放大圖片
■章太炎
李國濤
章太炎在1903年寫過一篇重要文章《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反駁康有為的保皇理論,擁護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有句話是「載湉小丑,未辨菽麥」。後來章太炎在上海入獄,為這句話就得了重罪。原來,載湉就是光緒皇帝的名字。稱他「小丑」,什麼意思?我們現在稱「小丑」,是罵人的話,以戲台上的「小丑」角色來比喻一個人,說其不正經,出洋相,逗樂子等等,總之,醜態百出之謂也。但這是現在的市井語言,章太炎的古奧文章,能使用這樣的詞嗎?而且那時光緒皇帝也沒有露出小丑的樣子,他正急切地要搞變法呢。近來讀到許壽裳的《章炳麟》,在提到此事以後,特別加以說明道:「其實翻成白話,就變成了平淡無奇。小丑就是小東西,未辨菽麥就是沒有常識的意思。」載湉生於1871年,其時為三十歲,說為「小東西」當然可以。但是,為何「丑」,何謂「丑」?查了一下,明白了。說出來,也許有的朋友還會感興趣。
原來,《辭源》上說:丑,類也。小丑,自然指小字輩的一類人,或小一類的人,小東西、小傢伙、小青年。查《爾雅.釋鳥》,裡面有「鷹隼丑」、「鳧雁丑」、「烏鵲丑」,等等。那也就是鷹隼類、鳧雁類、烏鵲類的意思。《爾雅》是古代的詞典,分類解釋山川草木鳥獸。所以這裡面對事物分類而言。那裡的類,也就是「丑」,當時寫為繁體字的「丑」罷了。《爾雅》原文有「鷹隼丑,其飛也翬」,翬(hui)就是疾飛的聲音。還有「鳧雁丑,其足蹼」,也就是說這一類的鳥,腳上長著蹼,用以游水。至於烏鵲丑的鳥,「其掌縮」。《爾雅》的疏證中就指出,「烏鵲之類」飛時,「足縮於其腹下」。這裡就完全把「烏鵲丑」寫為「烏鵲之類」,「丑」和「類」互換使用了。「丑」就是「類」,明明白白。可以看出,章太炎說「載湉小丑」,不是我們現在罵人的「小丑」之意,而是古語「類」。接著就說「未辨菽麥」,明言其無知,也即少不更事之意。
說到這裡,我倒是忽發奇想:是不是以後人們對政界要人、社會名流,等等,要罵他時,取戲台之意,呼為「小丑」,就是從章太炎罵載湉為「小丑」的古典之意開的頭呢?這要細細考證,吾不敢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