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文化保育 到文化葫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吳文正

 香港是否一個文化都市?除了對城市各方面文化藝術硬件、軟件討論,市民對本地文化的意識敏感度,亦都值得討論。這就不能不提近年來,在這個從來被認為以金融價值掛帥的文化沙漠中,所展開的轟烈、熱鬧的「文化保育」運動。

市民參與 介入社會活動

 香港不乏民間發起的「文化保育」運動,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前的靜坐行動,為保護「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跡而發起的「拯救九龍皇帝街頭墨寶示威行動」等,這些民間發起的文化保育行動,直接地表達了市民對於自身文化的介入與參與。比起政府所提出的文化建築活化等建議,民間自發的保育活動顯得更小巧靈活,形式亦趨向多樣,幾乎成為香港城市的一大特色。而除了保護傳統遺留的珍貴建築或城市標誌等「物質遺產」外,更有民間組織志在保留香港的本土「精神遺產」,非牟利組織「文化葫蘆」便是其中一例。

 文化葫蘆成立於2004年,剛開始時以出版為主,主要發行一些關於本地文化的書籍,如《街坊老店》、《香港地》等。2009年,便進一步擴展了自己的活動形式,除出版外,亦舉辦展覽與講座。

 今年三月,「文化葫蘆」總幹事霍天雯策劃了「牛下開飯」展,集合了9位熱愛本土文化的藝術創作人,透過相片、影像、插畫、聲音、裝置藝術以及文字等多種形式,將即將消失的牛頭角下h,這個見證香港幾十年歷史的社區重新展現在觀眾眼前。觀眾來到牛下,在茶餐廳、大排檔、理髮屋等空間重新體會這一社區中積存下來的濃厚人情以及饒有趣味的生活方式。

不僅懷舊 體會真實面

 正如「文化葫蘆」項目主任吳文正所說,「保育不僅僅是懷舊,我們希望最終在展示這些香港特色文化過程中,讓更多年輕一代的人體會到香港的這一面。」

 吳文正說,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市,最值得推崇的價值便是其包容性及多樣性,但在金融價值先行的今天,這種文化精神已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需要重新去發掘—從那些傳統的、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中。

 「文化葫蘆」所做的,便是深入社區,重新展現本土生活的鮮活一面。「我們不是劉三好(電視劇《宮心計》女主角),但也想將好的故事去演繹。很長時間我們都在社區,幫老店做故事,用一種當事人口述的方式,去講那些人情味很濃,充滿了正面價值觀的故事。香港要搞創意產業,不僅是學校裡要重視相關的全面教育,還要有一些down to the earth(實際)的東西讓大家去體驗,我們做的就是這些。」

 作為民間的非牟利團體,「文化葫蘆」面臨的最大難關,便是欠缺資金和人手,每個計劃的施行都需要積極尋求社會各方支持,或申請政府相關資助。他們即將在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舉辦的「港文化.港創意」展覽,便是由香港賽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支持。文化活動要獲各方支持,還有賴民間積極推動。

相關新聞
百家廊:掃描懸殊的醫療資源分配 奢侈就醫與缺醫少藥 (圖)
琴台客聚:斷人財路招頓打
翠袖乾坤:誰的豉油誰的雞
海闊天空:台灣零九年代表字 —「盼」
杜亦有道:消失的龍虎鳳
師人物語:生活是王道
獨家風景:幸福的定義
文化都市由我們創造 (圖)
年輕音樂人 唱彈青春夢 (圖)
以書會友 打造文化天空 (圖)
從文化保育 到文化葫蘆 (圖)
冬日感受中古風 德國羅騰堡 (圖)
各大城市均有慶祝活動 (圖)
旅遊資訊
假期旺季輕鬆外遊有竅門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