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新
3月8日,「第82屆奧斯卡電影獎」將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譴責日本捕殺海豚的美國紀錄片《海豚灣》,此舉很快引起了日本一部分漁民的強烈抗議。奧斯卡在日美關係的敏感時刻頒發這一獎項,無疑更加凸顯並增進了日美關係的敏感性。
政經領域摩擦不斷
近期日美關係的敏感性,全面表現在兩國政治、經貿乃至文化等方面。
政治方面的突出事件,就是兩國圍繞駐沖繩普天間的美軍基地轉場問題而僵持不下的爭議。日美在此問題上的矛盾焦點,在於美方堅持兩國在自民黨執政時期早已就此問題達成協議,不存在所謂「移設」問題,日方則堅持要訂新協議並將基地轉移到新址。此外,關於日本是否承擔駐日美軍後勤補給等費用,兩國也有分歧。當然,較之日美矛盾,日本政壇對此問題的分歧更嚴重,這一問題業已成為日本政壇朝野、黨派、中央和地方之間政治博弈的一個焦點話題,更成為衡量日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敏感程度無疑最高。
日美經貿關係敏感性的典型案例,自然非「豐田召回門」莫屬。儘管豐田章男率領團隊已前往美國國會參加聽證,並含淚接受質詢,但美國交通部長日前還表態將親自前往豐田調查真相,顯示此事遠未了結。雖然日本朝野和輿論表面上對此表現平淡,實則多數人心底的判斷不言自明:美國一貫運用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霸權主義大棒打壓日本製造,這次不過是為挽救其瀕臨破產的汽車業而故伎重演。豐田門事件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並強化在日本頗有市場的反美民族主義,敏感性也是不言而喻。
同盟關係面臨調整
在文化方面,除了前述《海豚灣》獲奧斯卡獎風波外,近期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敏感話題:日本民主黨國際部主任、現任參議院議員的藤田幸久關於「9.11陰謀說」的言論再度被美國輿論指責。3月8日,《華盛頓郵報》社論以《一位日本資深政客擁護「9.11陰謀論」》為題舊事重提,直陳「他的觀點源於對美國的廣泛不信任,似乎反映出貫穿於民主黨和鳩山由紀夫政權內的『反美』思想派別。」這種見微知著、上綱上線的論調,充分反映出美國主流輿論對日美關係的擔憂和警惕。
無論如何擔憂、警惕,在美國單一霸主地位明顯呈現頹勢、中國國際地位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在謀求所謂「正常國家」地位、成為政治大國方面較之自民黨對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日本民主黨,追求日美之間更加對等同盟關係的意圖必定堅決而持久。透過「普天間」、「豐田門」、「《海豚灣》」及「藤田『9.11』陰謀論」等敏感時期的敏感事件,可以看出日美關係正在進入戰略性調整的前夜,這種調整雖然看似緩慢但姿態堅決,過程雖然曲折但趨勢卻是十分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