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產老字號中成藥「保濟丸」被驗出含致癌西藥成份。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嚴敏慧、邱益忠)百年老店「李眾勝堂」早於兩個月前發現所生產的保濟丸輕便裝含可致癌禁用西藥,卻一直無通知香港衛生署而自行回收。衛生署昨日警告,調查完成後會考慮向藥廠採取法律行動,包括最嚴重可吊銷其中藥商牌照,並承諾藥物檢討委員會稍後會檢討中成藥制度。事件亦暴露香港出售的中成藥「無王管」,中成藥註冊制度自2003年推出,大多數藥廠只申請「確認中成藥過渡性註冊通知書」以獲得出售產品的基本資格,迄今尚未有一間藥廠獲正式註冊。同時,由於中成藥註冊條文至今仍未生效,換言之,未經註冊出售中成藥亦不觸犯法例。
新加坡當局早前驗出保濟丸含有禁藥酚鑻及西布曲明,香港衛生署至日前下令回收。「李眾勝堂」昨日發出多份聲明「補鑊」,承認未即時向衛生署通報,向公眾致歉,管理層已成立管治委員會,完善產品回收機制及加強品質監控,並委託浸會大學中醫藥研究所檢討產品監控制度,並就物料供應商進行評核,報告料可下周完成並呈交衛生署,顧客今明兩日可前往李眾勝堂北角辦公室辦理退款事宜。
暫無市民不適 周一嶽促徹查
衛生署現正進行保濟丸十樽裝樣本的化驗工作,尚未收到有市民服用後不適的報告,已把事件通報內地當局進行調查。衛生署發言人表示,根據現有指引,持牌中成藥製造商回收前須知會當局,否則可被吊銷中藥商牌照,並會派員定期在市面抽查產品。由於註冊條文未生效,當局僅能循《中藥業(監管)規例》採取紀律行動。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將會把事件調查至水落石出。他又稱,保濟丸的西藥成份不是太高,相信在醫學上影響不大,但重申中藥不可含西藥成份,並指藥物檢討委員會稍後檢討西藥制度後,便會檢討中成藥。
註冊制度虛設 過渡期准暫售
香港自2003年推出中成藥註冊制度後,新藥須附有安全成效及品質報告方可正式獲註冊,但迄今未批出任何註冊個案,在16,500宗申請中,只有9,100個取得「確認中成藥過渡性註冊通知書」,暫獲准在港出售產品。若藥廠能進一步提供證明不含重金屬及農藥、藥品原料資料、製成品品質標準以及穩定性試驗報告,可獲正式註冊。當局稱今年內會實施《中醫藥條例》涉及註冊、臨床證驗及標籤等條文。
業界良心製藥 藥劑師倡監管
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表示,中成藥註冊申請只根據文件作出審批,衛生署未有突擊巡查藥廠。在製藥方面更無例可管,只靠業界的「作業守則」自我監督,純以指引形式呼籲業界良心製藥。他建議,當局設立類似監管製造西藥的GMP制度,並定期巡查以確保中成藥品質。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現約有數千種中成藥在香港藥房發售,但衛生署仍未有正規的監管及回收機制,並指去年約發生8至10宗中成藥質量有問題要回收的個案,主要是成份含西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