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據解放軍報報道,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後,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的指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截止20日,共出動兵力15000餘人,成功救出1200多名被困群眾,救治傷員8800多人。解放軍馳援災區的行動和成效,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肯定和關注。北京軍事觀察家認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之所以能在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主力軍突擊隊作用,除了政治屬性、社會責任等精神動力外,還與他們充分吸取大約兩年前在四川震後救援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有直接關係,各部隊在反應、集結和救災等方面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有新的提高。
一是第一時間快反能力更加有效
空軍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指揮機制,航空兵某師僅用13分鐘就派出伊爾-76運輸機將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送到災區,隨後又將大批救災物資不斷的運送到災區。地震發生後6分鐘,武警部隊作戰指揮中心就啟動了一級響應機制,運用衛星指揮系統了解災情,作出決策部署。震區所在的蘭州軍區也在震後40分鐘,發佈部隊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的命令,王國生司令員、李長才政委迅速抵達地震災區,現場指揮救災行動。與此同時,總參、總後機關向救災部隊緊急調配通信裝備和救災物資,基本保證了第一時間救災的需要。觀察家分析到,在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解放軍的應急反應也很快,但因受制於當時災區惡劣的天氣和路況,部隊部署到位的時間受到了影響。這次玉樹救援,領率機關的決策指揮快速、部隊投送兵力和物資快速、展開救援行動快速,在地震發生12個小時後,大批救援部隊就已經從空中和陸路開進了震中,這就給黃金救援72小時內營救生命創造了極大的有利條件。與汶川抗震救災相比,這一次非戰爭軍事行動更為有力、有效。
二是軍地一體聯合行動能力更加有序有效
抗震救災展開後,蘭州軍區、武警部隊、總參作戰部立即參加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下屬的搶險救災組、總後勤部參加了衛生防疫組;軍隊有關部門與國務院應急辦、中國地震局、民政部、衛生部、民航總局、交通運輸部、安監總局等國家機關20多個部門,保持24小時不間斷聯繫,及時協調軍地救災有關事宜。在救災一線,蘭州軍區奉命組建軍隊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對進入災區的部隊實施統一指揮,各救災部隊均派出指揮員參加地方相應的抗震救災指揮機構。進入青海的部隊先遣組一進入任務區域就與地方對接。觀察家認為,這種既按作戰程序指揮又借助地方力量指揮的軍地聯合指揮,來自對汶川抗震救災經驗的總結,來自部隊相應機構和法規制度的完善,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凸顯「快」字第一、救人優先,為打贏抗震救災攻堅戰贏得了先機。
三是科學救援的能力更加專業有效
由北京軍區某集團軍工兵團組成的國家地震救援隊、去年底剛改組的蘭州軍區抗震救援隊、武警的專業力量、成都軍區由礦山救護隊隊員組成的民兵救援隊,在實施生命救援中都發揮了先鋒作用。與此同時,抗震救災一線指揮部首選把駐青海及附近的部隊調往災區,對內地調往玉樹的部隊及時進行高原防護知識教育培訓,有效控制了非戰鬥減員。觀察家了解到,一年前,軍隊依托國家力量,建立了總規模5萬人的8支專業隊伍,都在這次救災中發揮了中堅作用。總結這次救災指揮的特點,一是快速,二是有效,快速背後是常備不懈,有效是因為把過去的經驗轉化為制度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