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好幾年沒有見到王璞了。時常想起和詩人戴天一起在她家作客,她烹調的「德州扒雞」,套一句畫家馮葉的話說,真是好吃得不得了。戴詩人移民加拿大後,成為駐鳥,一去不復還。王璞在幾年前宣佈,她也要離開香港,離開任教的嶺南大學,要去做候鳥,遊走中國各地,專事寫小說。
一去經年,終於聽到她歸來的消息。消息是理工大學的黃子程告訴我的。早在兩個星期之前,就約我到校園的餐廳去午飯,說是宴請王璞。
看到王璞風采依舊,忍不住問她這隻候鳥怎麼一點風塵僕僕的味道也沒有?原來她早已不是候鳥,早就歸駐在惠陽鄉間,自己種種菜,寫寫稿,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固定每日寫多少字數。
原來候鳥歸來的原因,是因為子程,不,是因為子程寫的系列專欄,談了多天的詩人辛笛的作品分析。辛笛的兩個女兒看到子程的文章,便藉着出版了《女兒眼中的父親》時,因為大女兒和王璞是好友,便託她帶書前往香港轉贈給子程。
於是候鳥就這樣悄悄來到香港,在闊別幾年之後,又有緣一聚了。不管這隻候鳥是南來北往,或者是已經找到了溫暖的惠陽定居下來,專心寫作的願望是達到了。因為她送我的兩本小說,一本已由天地出版,書名是《嘉年華會》,另一本是刊登在《收穫》雙月刊今年第二期上的十萬字長篇小說《貓部落》。
真羨慕她,還是那個充滿陽光的笑容,還是喜歡自己燒菜,還在構思一部新的長篇,是和香港有關的。
候鳥王璞,我什麼時候也可以學學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