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轉眼間,《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已簽定了第7份補充協議(下稱《協議》),象徵兩地開放市場及促進貿易投資的方便之門,越開越大。可以肯定的是,CEPA的潛力並未完全發揮的,只要我們能充分善用、繼續優化CEPA,相信未來由此而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無可限量。
這份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日前簽訂的最新《協議》,共涵蓋19個領域,包括35項新措施,其中8項更屬「先行先試」措施。由於《協議》在不同範疇都提供不少新機遇,尤其是在致力鞏固四大支柱產業之餘,大力支援本港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也就成為傳媒關注的焦點。
大力支援六大優勢產業發展
對於六大優勢產業而言,《協議》允許香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在上海、重慶、廣東、福建、海南以獨資形式設立醫院,及在廣東省設立獨資、合資、合作療養院,又允許本港十二類醫療專業人員北上短期(三年)執業等,無疑對醫療產業的發展,開拓了遼闊的新天地,但港方是否有足夠的配套條件如醫護人員,以配合北上發展,倒是令人關注。故港府應協助業界作全盤籌劃,包括加強人員培訓,並要小心莫因發展產業而影響了本港的醫療質素。又以檢測和認證行業為例,《協議》允許經香港認可處認可的合資格香港檢測機構,可與內地指定機構開展合作,承擔CC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認證檢測任務,有利本港業界打入內地市場。但由於當中詳情仍未公布,本港業界估計可能礙於所需技術問題,最終受惠機構會不多於十家,港府便應積極與內地聯絡,盡快掌握有關詳情向業界發放,及提供適切支援,以便業界能開拓這片新天地。
原有四大支柱產業方面,《協議》不但進一步放寬香港銀行在內地設立分行的門檻,並表示會適時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亦即是俗稱的「港股半通車」。雖然此安排仍未有時間表,但可見已擺上了兩地政府的議事日程,將來一旦落實,對吸引投資、推動兩地股票互動合作都大有裨益,有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旅遊業方面,《協議》容許港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獨資或合資旅行社,安排內地居民參加港澳旅行團,又允許港商在內地設立獨資、合資或合作的航空運輸代理,銷售內地航線機票,勢將為本港旅遊業界帶來更多商機,包括可以特色本地遊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
深化旅遊業安排效益更可觀
當然,如能進一步深化CEPA就旅遊業的有關安排,我認為對本港整體經濟帶來的效益,將會更為可觀,例如進一步擴大自由行計劃,將個人遊城市開放至更多北方具消費潛力的城市,包括浙江、江蘇、黑龍江及山東省的城市,讓更多內地具消費潛力的旅客來港遊玩。與此同時,如能允許現行非廣東戶籍深圳居民訪港自由行計劃,擴展至全廣東省其他城市,及把現時每年最多只能夠簽註4次的安排,放寬至12次,以至把甚受歡迎的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計劃,擴展至全廣東省以至其他省市,都可助本港進一步開拓內地客源。
回望過去七個年頭,互惠互利的CEPA安排,已為兩地帶來數以千億元計的經濟效益,及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根據數字,單在2007年至09年期間,香港服務業透過CEPA在內地設立的企業,已獲得累計1,985億元業務收益,而設於香港的服務業,亦獲得551億元額外業務收益。截至2009年底,由於實施CEPA下的開放服務貿易措施和「個人遊」計劃,在香港共創造54,700個職位,在內地創造的職位亦達40,600個。而透過「個人遊」計劃訪港的內地旅客累計亦已經超過4,900萬人次,單在2004至09年期間,「個人遊」的訪港旅客為本港共帶來累計超過848億元的額外消費。但可以肯定的是,CEPA的潛力並未完全發揮的,只要我們能充分善用、繼續優化CEPA,相信未來由此而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無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