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為重慶首個開建的公租房培土奠基。
在房價高企的今天,「房」已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心病。從中央到地方都要求能讓「百姓安居」,而另一邊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無論吃飯發薪,都對地皮買賣多有依靠。政府如何平衡上述兩者關係?如何才能讓老百姓「居者有其屋」?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用行動切實地回答了這個難題。從今年2月28日開始,3年之內建設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的「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明確提出:「幫窮人造房是政府的責任,要讓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本報記者 張蕊、孟冰
薄熙來自接任重慶市委書記後,就明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以民生為導向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他在重慶市經濟工作會議上擲地有聲地強調:「建設宜居重慶,就要把解決住房保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宜居重慶,絕不只是高收入者的宜居,也要是低收入者的宜居,住不起房子,還叫什麼宜居?過去幹革命,我們黨無權無錢,靠搞『土改』實現『耕者有其田』,從而得到群眾支持,取得勝利。今天,住房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問題,我們黨要贏得民心,就要為老百姓蓋房子,努力實現『居者有其屋』!」
與商品房「混建」
避免階層隔離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也曾公開指斥﹕「地方政府對高房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認為,房產具有保障性和商品性的雙重屬性,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由市場供給的「單軌制」,都存在制度設計上的不足;而大規模、高質量、快速度地建設公租房是大勢所趨;大規模推出公租房,既是政府調控房價的「穩定器」,也是調控住房市場供求的「緩衝器」。
黃奇帆強調,重慶市要將住房供應比例調控在1:6:3左右,即10%高收入人群購買高檔商品住房;60%中等收入家庭購買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商品住房;30%低收入人群通過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予以解決,最終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雙軌運行的城市住房供給體系。
他強調,重慶公租房實行與商品房無差別的「混建」模式:今年重慶主城開工建設的六大公租房聚積點,全部參照商業樓盤的標準,佈局在輕軌沿線或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配套學校、醫院、商店、銀行、健身房、圖書館等,與周圍商品房住戶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避免社會階層隔離,一定不能在重慶形成「貧民窟」。
利「社會夾心層」 培育中產群體
重慶市委秘書長、研究室主任徐鳴分析說,重慶公租房的租住主體是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學畢業生、外來工作人員、新就業人群等「社會夾心層」。這部分人長期以來既享受不到保障房,短時期內也買不起商品房,佔住房需求總人數的30%,而這部分人多是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也是將來最有可能成長為中產階級的群體,高房價過度透支他們的未來收入和限制他們的發展前景,有可能導致中國亟待培育的中產階級難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