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卡迪夫大學校園。 網上圖片
任 明
昨天去學校參加了畢業典禮,是我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畢業典禮。在已經取得的四個學位中只參加過兩次典禮。這一次,與6年前在卡迪夫那次不同,頗為感覺到一種沉重與反思。
6年前的那個7月,接到卡迪夫大學有關召開畢業典禮的通知以後,正在利茲讀另一個研究生學位的我邀請Keith與我同去參加畢業典禮。他想了一下就答應了,讓那時心情低落的我頗為感激。Keith是我一位同學的善良的英國房東,依靠直覺,我覺得他可以信賴,在e-mail裡也有諸多交流。我們驅車前往,到達卡迪夫以後,住進了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假期裡空出來的學生宿舍。久違大學的Keith重溫了大學宿舍,頗為開心,整個畢業典禮也非常順暢。我將碩士服穿戴整齊,在宿舍裡對著Keith的鏡頭抒發了對渴望早點畢業(另一個學位)、早日回家報效父母的心情。當時的我,是激動而感傷的,因為想起了讀書期間的種種努力、壓力以及情感上的糾結。
那時的我,感覺讀書就像是一種旅程,走過這一段旅程,似乎我就可以回家開始另一種生活了。
昨日的典禮,帽子大得總有滑落的危險,讓我走上前台以及對校長行禮的時候只能是彆彆扭扭,慌慌張張。然而合影時對著鏡頭我仍能做出最幸福的笑容。典禮作為一種儀式,它促成了一種體驗以及過程的完成。在畢業典禮上拿到學位證書,這似乎就是對此前三年我付出的所有努力的肯定與證明。
然而我心裡仍有巨大的不舒服感存在,將它寫出來,也算是一名學生的反思。畢業前的整個手續都讓我感覺到文牘制度的可怕。要填無數張表格,無數張表格都需要導師簽名,且不說作為博士生導師在今日中國會如何繁忙—有的導師出國在外讓他/她如何能為學生填的表格簽名負責?—僅是因為這所大學將自己分成兩個校區,就足以使每一次填表、簽字、送交都變成一次惱人、耗時、耗費不菲的旅程。據說導師簽名是可以模仿代簽的,作為繁瑣體制下人性化或者心照不宣的「通融」,然而,既然明明知道導師簽名公開作假,為什麼還需要這種形式主義的存在呢?在我看來,這種作假是會戕害年輕人的心靈、養成一種什麼都不在乎、不尊重的態度的,因為導師簽名都可以作假,那麼以後在有需要、「有必要」的時候,什麼不可以作假呢?
在我看來,學位授予作為一種學術程序,實在不需要讓導師、學生自己炮製那麼多鑒定與總結。有了盲審與學術委員會的存在,能夠為學生的論文水平做出鑒定的機構還不是一目了然並且也足夠了嗎?也許是因為有在英國獲得學位的經驗,我對自己畢業前所經歷的那些手續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不管是在卡迪夫還是利茲,可以說,為了畢業我從來沒有填寫過任何表格,除了登記自己的聯絡信息。
這也許就是文化交流的後果。然而,文化交流不僅可以是對自己的、現有的文化產生不滿,也可以是為了改進。我深知中國文牘制度的改進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一所學校、兩所學校的事,然而,如果能把明顯不合理的地方稍加改進,個體在與「體制」接觸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傷害,也許就會少些。
還有並非體制的、個人的乃至工作文化方面的問題。此次我取博士服的經歷是混亂不堪的。在一大堆學位服中找到了博士學位服,但我不知道與之相配的帽子是什麼樣子的,被安排帶我去取學位服的人似乎也不知道,他認為「帽子沒什麼區別吧」?一片混亂中,有人告知說博士帽的垂穗應該是紅色的。找到一頂紅色垂穗的博士帽,試戴一下覺得很大,然而這時一位中年校工趕來,不給我換另一頂的機會就催著鎖門了。他笑著對帶我去取博士服的男生說,「差幾分鐘就差別很大」。此時是中午11點零五分,我衷心希望他指的不是食堂裡排隊的隊伍會差別很大!被催促著走出那間「儲藏」學位服的辦公室,回到家裡我才發現與博士服相配的披肩忘了取!
我覺得荒誕,想起了卡迪夫畢業典禮時工作人員幫我試戴帽子的情景。在一間寬敞整潔的房間裡,有工作人員根據你登記的尺碼為你取禮服,有明亮的鏡子。儘管為了那一身禮服我付出了35英鎊的租金,然而我寧肯付錢,也想要穿著一身合適的學位服、帶著合適的帽子走上畢業典禮的受禮台!
如果不關注細節,我們的心靈就會粗鄙,雖然粗鄙有粗鄙的存在之道,雖然我們確實有更大的事情值得關注。然而一切畢竟只能從細節開始。畢業典禮的第一個儀式是奏國歌、全體起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彼時彼刻,我能想到的是,所謂「敵人的炮火」,很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慾望、我們自己在面對環境與名利誘惑時,所可能出現的動搖與選擇。那些動搖與選擇,如果與真理無關,對於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來說,很可能就是「敵人的炮火」了。在踏出校園以後的世界裡,如何前進、向著什麼方向前進,成為一個最真實、最切身的問題。國歌裡的憤怒與堅守,如果能成為每個人自覺的憤怒與堅守,那麼這個社會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迷亂。
憤怒可以成為一種有建設性的感情,如果憤怒、並且勇於表達憤怒的話。有力量的交流由此產生。人人不再孤立無援。
因為是在職攻讀的博士學位,我自覺對學校的感情淡薄;就像所有我讀過的大學,我既不會為那些大學感覺自豪,它們也不會因為我感覺自豪。這也許是一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最常有的感受。大學是一種經歷,不同的大學帶給你不同的經歷,這些經歷不僅跟體制、文化氛圍有關,也跟人有關。讀到博士,我終於能領會到一些老師的好,我想,這種感覺不是本科教育、碩士教育所能帶給我的,而只能是博士研究生的經歷與成長所帶給我的吧?
而成長,可以說是跟大學的經歷有關,也可以說是無關。因為就像「細節」一樣,它是屬於個人的,體制、大學教育、文化氛圍,都無法替你言說。
能夠為你言說的,只有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