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在愛情的悲劇故事裡,香港人知道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多,還是知道李隆基與楊玉環多些?就這兩組名字而言,相信是前者知道的人多。但如果說楊貴妃的故事,或者白居易的長篇詩歌《長恨歌》呢?恐怕還是比莎士比亞的名著知道的人多 吧?
我是中學時老師要求背誦白居易的詩,才背會了這首長詩,到如今,那些名句還在腦海中深印著。尤其是最後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如今的教育,不知會否要求學生背誦唐詩?特別是這首長達一百二十句的七言《長恨歌》?
喚起我的記憶的,是最近去了幾天西安,朋友帶我去華清池欣賞一齣歌舞劇《長恨歌》,全劇幾乎都在水裡跳,有令人震懾的視覺效果。比如,忽然間舞台後的山上升起七月初七的半月,以為真的是月出,但當驀地繁星點點時,才發覺那是視覺的效果。又如安祿山之亂,炮聲隆隆,火光沖天,觀眾都可以感受到烽火的熱力,確實令人震撼。
劇本根據的,就是白居易的千古名篇,所以,舞台上演出時,腦海裡多年前背過的詩句便一一浮現。
《長恨歌》動人感人,可惜那是帝王和貴妃的愛情故事。不若《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家族間的故事,人人都有可能遇上。要不是有白居易的妙筆寫情,李隆基的遺憾,就只能留在史書之中,成為民間的「長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