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唐山大地震》並沒有如一般評論那樣好看,那麼感人。它只是一部平實的世俗人情的片子,當然拍得不錯。
影片宣揚事隔三十二年的兩個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中解放軍官兵救災的作用和事蹟,這是事實,也是宣傳部門正面肯定的原因。如果說感人,張藝謀的《活著》比此片感人得多。但因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非人性的情節,犯了禁忌,因而被禁映。
唐山大地震是共和國的一場大災難,死難的同胞遠比汶川大地震的多。由於在史無前例的「文革」期間,救災肯定遠不及前年的汶川大地震。四川的那一場大地震,顯示出軍民一心,中央及各級領導救災活動的及時,以及國際上提供種種人道的援助。要寫現場救災的讚歌,遠比唐山大地震豐富。
其實,《唐山大地震》涉及的地震,只是一個引子。以一個家庭的兩名孿生姊弟在生死存亡中究竟先救誰的楔子,寫往後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在挖掘殘垣敗瓦壓著的兩姊弟,挖掘的工人們又不是專家,如何判斷只能救一個?又如何後來卻是姊姊挖出完好無缺,弟弟卻是一隻胳膊傷殘?這都是俗話所謂「搵戲來做」。
其次,在危急昏迷中的姊弟,這個當姊姊的聽到媽媽說先救弟弟的一句話,便會懷恨終生,不能原諒媽媽,這是什麼邏輯?當媽媽的聽說只能救一個,猶豫良久。當娘的豈能忍心犧牲自己的骨肉?被迫作出抉擇時,下意識地說出救出男的,這也是農村工農階層心態中的「人情之常」。這位當女兒的,難道不關懷自己的親弟弟嗎?
劇情中反映時下城市知識階層的某些流行病:大學生在就學時便未婚先孕,女知識分子希望嫁個外國人,以便去外國定居。我們不是有好幾個漂亮的女明星嫁給外國人了嗎?我不是歧視中外聯婚,但渴望嫁去海外,都是社會上的一個不健康的意識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