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高樓價問題不易解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8]     我要評論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

 新一份施政報告差不多出爐,很多人估計,今年的焦點應是樓市和房屋問題,幾乎年年都有類似的猜想,不知有多少成為事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很難有什麼新意。金融海嘯後,香港已經回復舊觀,甚至更勝當年。除了地少人多,更重要原因是,只有樓市上升,整個政策藍圖才剛好運作得到。

 一般人談論樓市問題,往往集中在住屋需要,近年更多的是關注上車置業,也就是投資保值的問題,但其實,真正重點是公共財政收入,以至整體發展的財富累積。

 住屋方面,地少人多固然是問題,但值得思考的是,近年並無明顯人口增長,出生率肯定偏低,故此,問題不在人多,而是地少。但其實香港的地不算少,只是很多郊區沒有用來建屋而已。如果一天不打算開放這些少人使用的地區作起樓之用,則移山填海只是小巫見大巫的動作,作用不大。

政府需財 欠改變誘因

 當然,有人會說,政府不易做,只因香港維持低稅率,但要從很多間接渠道收回來,要除去高地價政策之名,可不是說笑。觀乎人口日益老化,社會福利開支愈趨增加,若要連這行之有效的收入也拿掉,那怎麼辦?

 事實上,政府收入依賴賣地收益,也自然有誘因保住物業價格,沒有更改的誘因。也許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方法去收稅,但任何稅種都有人會反對,不見得比從高地價政策中直接或間接抽稅更易於推行。

 當然,行之有效的,不僅是公共財政的好處,更有市民的置業問題。說也奇怪,表面上,明明是樓價高置不了業,怎麼說是行之有效呢?非也,其實多年來,港人早已把財富以物業形式來儲存,政府怎可能說改便改,難道忘記了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教訓?事實上,既得利益者何止地產發展商,還包括廣大市民,多年儲蓄不容打折。

 既然不敢影響持有物業者的財富,又怎可能讓後來者容易上車?這是本質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市民的反應很值得思考。當有重大危機時,正常人都害怕,對前景不敢樂觀,故此,大家原本希望樓價下跌,說跌幅多少才可以買,但其實,真的有如此跌幅的時候,大家既不敢買,甚至可能如金融風暴時,經濟環境差,工作也失去了,怎買?

工資增長跟不上是關鍵

 換言之,重點不是樓價太貴,而是工資增長和供樓能力不足。但這一點可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法,因為全球一體化之下,身處國際大都會,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得與全球最頂尖的人競爭,如果社會的遷移流動大一點,像美國那樣,捱不起紐約貴租貴樓的,自然會搬往其他地方,但香港的獨特環境,暫時似乎未可以如此做。既然選擇留低,除了工資增幅因競爭壓力拖低,也得增加工時,所有事情都不是本地政府可以改變的。說到底,現實環境是,樓價跟工資增長或社會向上流動的情況脫節。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不打擊樓市又要降溫 港府兩難 (2010-10-08) (圖)
恐引起反效果的業界建議(表一) (2010-10-08)
世邦魏理仕的增加供應建議(表二) (2010-10-08)
高樓價問題不易解決 (2010-10-08)
印度鋼鐵需求增長加快 (2010-10-08)
內地鐵路與航空業競爭趨增 (2010-10-08) (圖)
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試驗田 (2010-10-08)
百家觀點:中部崛起商機無限 (2010-10-05) (圖)
蓋茨與巴菲特孰好? (2010-10-05)
大選前 奧巴馬靠美元走貶反攻 (2010-10-05)
穩步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 (2010-10-05)
第4季度人民幣波動可能加劇 (2010-10-05) (圖)
百家觀點:深層次不同 美國不會日本化 (2010-10-01) (圖)
稀土概念成環球焦點 (2010-10-01)
內需推動新興市場持續增長 (2010-10-01)
熱點透視:中國新股內冷外熱 (2010-10-01)
前海合作區天時地利人和 (2010-10-01)
百家觀點:美特別關稅法示範效應極差 (2010-09-28) (圖)
無論避險與否 金價獨秀 (2010-09-28)
澳門六招壓樓市可借鏡 (2010-09-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