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屯門污泥處理設施會有70%綠化面積。環保署設計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敬文)環境保護署昨日與承建商簽約,在屯門曾咀興建波浪流線型設計的污泥處理設施,造價50億元,建造期內創造600多個職位;2013年投入服務後,每日最多處理2,000公噸原本運往堆填區的污泥。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污泥處理設施投產後,除可產生電力,亦能把污泥體積減少90%,減輕堆填區的負荷,氣味問題亦大為改善。
日燒污泥2000噸 熱能發電
環境保護署經招標後,決定把污泥處理設施的設計、建造和營運合約批予威立雅環境集團,並於昨日簽約。有關設施會採用最新高溫焚化技術,以符合最高的歐盟環保要求及排放標準,運作時產生熱能會被轉化成電力,除可供應設施所需外,剩餘電力會輸出至電網;日後營運需聘請60名員工,將優先聘用屯門區居民。
污泥處理設施加入建築及景觀設計的元素,主體大樓以波浪流線型設計,融入附近環境,並與建築物外圍的海浪和後方的山脊線融合,落成後將成為區內獨特地標;大樓的戶外園景和生態花園提供一個綠化休憩空間和自然環境,大樓附設環境教育中心和水療中心,訪客可透過參觀廊觀看廠房的運作。
溫室氣體減排 每年26萬噸
環保署因應區議會訴求,會在屯門市中心設立空氣監測站,監測設施運作對空氣質素的影響。邱騰華昨日見證簽署儀式,並指這項設施是香港廢物處理業的里程碑,設施落成後可減少堆填區負荷,減少堆填區沼氣量,相等於每年減少26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日後焚化後的污泥會成了灰燼,堆填區的臭味亦可減少。
至於在屯門曾咀或大嶼山以南的石鼓洲興建垃圾焚化設施,邱騰華強調設施屬必要性,將會同樣採用現代化、高科技及融合外圍環境的設計。他又稱,社會亦認同在堆填區以外考慮其他處理垃圾的方式,當局會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選址及環評研究,並隨即進行諮詢,與居民討論如何把設施惠及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