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香港在「十二五」中應該做什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金融中心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香港只有抓住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良機,讓國家賦予香港更加清晰的定位。這樣,香港才能在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國際格局的變化中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

 30年前,中央決定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那時的深圳不過是一個幾萬人口的漁業小鎮。當時,深圳的領導邀請了一批香港測量和規劃界的專業人士為深圳做城市規劃。來自香港的專家詢問深圳的規劃要按多少人口來設計,深圳的領導回答說按30萬人口來做規劃。香港的專家不禁有些疑慮,覺得深圳能擴張得這麼快嗎?那20多萬人口從哪裡來?一晃將近30年過去,不管是當年的深圳領導還是香港的專家可能都沒有預料到的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裡,深圳已經成長為一個實際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400萬的大都市!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按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預測,深圳的經濟總量有可能在五、六年之後超過香港。這一方面固然顯示了中國內地改革開放30年來的巨大變化,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香港如果不積極求變,把握內地經濟快速增長的機遇,確實存在被「邊緣化」的危機。

香港發展三優勢三局限

 其實,相對於內地來說,香港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整體而言,香港的優勢可以用三個方面來概括:

 一是整體制度上的綜合優勢,這其中包括與西方接軌的市場準則和管理規則、健全的法制體系、以及自由港和低稅率的優勢;

 二是在金融業和專業服務業上,香港匯聚著具備國際級水準且經驗豐富的專才,並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三是在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公共服務水準方面,香港即使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也優勝於它們其中的不少國家。這點也是內地很多城市政府所羨慕的,因為受制於各種局限,內地城市在短期內還沒有辦法趕超香港。

 香港的這些優勢,雖然仍然能夠保持,但是經濟發展面對的局限越來越多。

 一,香港的經濟已發展到比較成熟的程度,由於自身經濟規模有限、市場空間狹小,進一步大規模擴展的空間不大,優勢的發揮受制於市場空間的制約,出現「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情況。

 二,相較經濟崛起中的鄰近地區,香港的租金、人力成本高漲,令一些新生的產業如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等不容易發展起來,並削弱了香港在一些領域的競爭力。與此同時,隨著內地改革開放上的深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香港與內地在服務質素、基礎設施等差距不斷收窄,例如香港作為貿易中介以及轉口港的地位,受到內地城市的挑戰越來越大。

 三,香港雖然已經回歸,但在經濟上對中國內地來說還是一個外部經濟體。在人員、貨物和資本與內地的往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礙。服務業要發揮優勢,與在內地的市場規模潛力和快速增長的優勢結合起來,還需要制度上的突破。

改變「背靠祖國面向西方」模式

 因此,香港的出路在於,將其現有的優勢與中國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增長潛力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過去香港將製造業轉移到中國內地的時候,採用的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為主。港商雖然利用了內地的廉價勞動力這一環節,但從產品設計到出口市場,都是依賴於西方,並沒有真正進入內地市場的循環圈內,即是一種「背靠祖國,面向西方」的模式,因此香港經濟受制於西方的經濟周期較大。「美歐一打噴嚏,香港就感冒」的情況仍然存在。

 對於香港來說,要解決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積極配合和參與到國家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對於香港來說,如果能在國家「十二五」發展中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不但對香港本身開拓新的商業機會有巨大好處,而且也能對國家的開放和改革作出更大的貢獻,從而提升香港在國家和亞太地區的經濟地位。

 5年前,國家制定「十一五」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香港的地位,在規劃中提出要維護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雖然香港從國家規劃的宏觀層面得到了這「三個中心」的定位,但是香港的作用在具體的產業和基建規劃上卻沒能夠體現出來。所以,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制定過程中,香港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從產業政策、交通基建、區域經濟等各方面全方位參與,並在國家下一步的改革開放策略中扮演一個更清晰的角色。

港應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價格中心

 在金融方面,現在讓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呼聲很高。但香港應該認真思考這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目標和功能究竟是什麼,這樣才能在國家的金融規劃中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中國內地金融業的改革發展到今日,第一步商業銀行的改革與上市已經基本完成。但人民幣的匯率和利率的定價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這也是未來中國內地金融業改革和發展中所要解決的問題。過去中國內地搞價格改革,為了避免一下子全面放開引起劇烈震盪,常用一種「雙軌制」的定價策略,即把市場分割為兩部分,讓國家管理的價格和市場價格並存於市場,待時機成熟才「並軌」為市場價格。就如1994年人民幣的匯價並軌之前,就存在「官方定價」和「外匯調劑市場價格」。

 因此,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功用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人民幣集散和清算的場所,它對國家的意義在於,可以通過在香港建立人民幣匯率遠期交易市場和同業拆息市場,與上海有管理的「在岸市場」形成一個人民幣匯率和利率的「雙軌制」價格機制,為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定價的最終市場化鋪路。

爭取國際「航運服務業中心」

 在航運方面,與華南地區的其他港口相比,香港葵涌港運輸成本較高。而原來在通關效率和航線密度方面的優勢,隨著珠三角各港口的進步,亦不再明顯。香港航運業未來的優勢,在於航運服務業,這其中包括航運交易、船舶註冊、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海事仲裁等。所以香港不應當以己之短,與珠三角其它港口競爭貨櫃碼頭業務;而應當以己之長,爭取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把香港定位於類似倫敦的「航運服務業中心」,並利用國家作為世界貿易航運大國的地位,來支持香港航運服務業的發展。

 在國際貿易方面,隨著國家的全面開放和兩岸三通全面實施,香港作為轉口貿易中介地位的相對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香港應該把握亞太區內一個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自由貿易區正在逐漸形成的機遇。現在中國大陸已經和台灣簽了ECFA,也和東盟簽了自由貿易協定,與日本和韓國的自由貿易談判也在密鑼緊鼓的醞釀當中。這不僅意味著一個和歐盟、北美規模相當的新貿易區形成,而且會改變過去亞太區的出口高度依賴歐美消費市場的局面。香港應該利用其熟悉中國內地市場的條件,又在傳統上與東南亞及日韓等國均有密切聯繫的優勢,爭取國家在規劃上讓香港扮演一個亞太區內經貿整合樞紐的角色。

 香港只有抓住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良機,讓國家賦予香港更加清晰的定位。這樣,香港才能在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國際格局的變化中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原載《紫荊》2010年11月號)

相關新聞
政經人語:公文袋為超級議席內鬥不斷 (2010-11-05)
廿四味:程翔吹捧劉曉波的奧秘 (2010-11-05)
把脈香港:舊人心淡求去 公民黨勢利無情 (2010-11-05)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香港在「十二五」中應該做什麼? (2010-11-05) (圖)
立會評估報告有失客觀中立 (2010-11-05)
俄羅斯總統視察南千島群島的五大猜想 (2010-11-05)
志強時評:民主黨的戲劇性轉變說明什麼? (2010-11-04)
劉曉波其人其事 (2010-11-04)
神父仇商失言 《蘋果》含血噴人 (2010-11-04)
頂天立地:縱然親共又如何 (2010-11-04)
民筆聊生:減輕會計從業員壓力刻不容緩 (2010-11-04)
來論:本地立法考驗民主黨誠信與黨格 (2010-11-03)
廿四味:評「魔鬼在細節論」 (2010-11-03)
把脈香港:盡快堵塞惡意辭職再選漏洞 (2010-11-03)
中美博弈應在競爭中合作 (2010-11-03)
了解關愛基金 解放仇富思想 (2010-11-03)
「五都之戰」藍綠勢均力敵 (2010-11-03)
龍聲飛揚:抹黑國民教育不合情理 (2010-11-02)
「十二五規劃」全力支持香港發展 (2010-11-02)
「女神」變棄將凸顯公民黨虛偽 (2010-1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