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抹黑國民教育不合情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2]     我要評論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龍子明

 今年《施政報告》建議於中小學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部分政治人物指國民教育會演變成「政治宣傳」,是灌輸愛國及民族主義的「洗腦工程」。抹黑國民教育不合情理,因為香港回歸,港人作為中國人之組成部分,推廣國民教育無可厚非,部分政治人物不應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國民教育可理解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旨在建立學生對國家的共同信念和價值,並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承擔精神和國民身份認同。

美國推廣國民教育最成功

 香港部分政治人物抹黑國民教育不合情理,也忽視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重視國民教育的現實。雖然國民教育不等於公民教育,但公民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國民教育,這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慣例。

 美國推廣國民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例子。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美18個發達國家中,美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強,也最願意為保衛他們的國家而戰。這與美國系統完善、注重效果、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國民教育密切相關。美國《公民與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認同美國憲法民主制度基本價值觀和基本原理的合格公民,並使他們有見識、負責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美國人格外珍視自己的歷史,用它來培養對自己國家的深厚感情。在美國,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必須學習歷史。歷史教育向美國人傳授了這種思想:我是美國人,我自豪!事實證明,美國人普遍都有一種優越感和自豪感。美國人善於利用各種儀式開展國民教育,培養愛國情感。在美國的中小學校裡,國旗、國歌、總統畫像這些美國國家的象徵物,到處可見可聞,幾乎每一個班級都懸掛有美國國旗和美國總統的畫像,熱愛國旗是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國民教育是新加坡騰飛的精神動力

 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也十分重視國民教育。新加坡政府認為,國民教育是一個心靈與智力並重的教育項目,目的是讓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階段時間潛移默化,以便在10到15年時間實現所有學生都能夠認識新加坡,認同新加坡的發展目標。為讓每名新加坡人全面徹底了解新加坡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奇缺和多元文化的國情,進而培養為國獻身精神,新加坡教育部明確提出,致力培養自信的、自主的、積極的和有愛心的公民,特別強調注重「愛國」、「自信」等價值品質的培養,並對小學、中學、大專(高等教育)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新加坡每年都要開展一次「國家意識周」活動,來凝聚國民的國家意識。新加坡從一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政治動盪、經濟畸形、種族紛爭、滿目瘡痍的島國,迅速崛起於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現代化發達國家,新加坡國民教育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

韓國的國民教育有特色

 與香港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在二戰以後著手進行教育改革。韓國是世界上愛國教育最有特色的國家之一。1968年,韓國頒布了《國民教育憲章》,規定教育的目標應著眼於人的道德修養、理性的崇高、個性的豐滿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在韓國的各類學校裡,愛國主義教育都是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從小到大就被告知韓國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認同感。韓國國歌裡有這樣一段歌詞:「用我們的意志和精神,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把身心和忠誠獻給她,不管面對痛苦還是歡樂。」它一字一句銘刻在每個韓國人,包括青少年的心裡。韓國有7處世界遺產,它們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學生來到這裡,了解其文化淵源,增強對祖國的熱愛。

許多國家都重視國民教育

 俄羅斯一向十分重視國民教育,是最早把愛國主義教育寫入國家教育法規中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俄政府加大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力度,通過開設歷史、地理、經濟、政治、法律等課程、舉辦各種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和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波蘭在學校專門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學校通過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把愛國主義的內容糅合在其中。泰國政府很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傳統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政府規定,每個大學生不論學什麼專業都必修泰國民族文化課,以使青少年激發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妖魔化國民教育令人深思

 其實,香港在殖民統治下,極其重視「英式國民教育」,實際上就是殖民奴化教育。1951年,港英公布的《菲莎報告書》赤裸裸地寫道:「鑒於中國目前的政治形勢,香港政府應把握一種義務和一個機會,以便向香港學生提供一些基本教育,包括一些基督教知識以及英國人的理想和習俗」,「香港已成為展現英國人的生活和理想極為顯著而獨特的殖民地典範」。港英當局根據該報告書提出的基本政策,於1952年大幅度修改教育條例和教育則例,禁止學校舉行「政治活動」,實際上是要遏制學校的愛國教育,強化殖民奴化教育。奇怪的是,香港部分政治人物對回歸前的「英式國民教育」即殖民奴化教育甘之如飴,卻妖魔化香港回歸後推行的國民教育,這令人深思。

 回歸以來的13年,港人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國家的迅速發展,以及香港社會意識到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是香港國民教育最重要的基礎。香港與中國內地愈來愈密切的經濟和人文關係,實際上已極大地推進了香港的國民教育。將國民教育妖魔化的做法,似乎思維仍然停留在殖民時代。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抹黑國民教育不合情理 (2010-11-02)
「十二五規劃」全力支持香港發展 (2010-11-02)
「女神」變棄將凸顯公民黨虛偽 (2010-11-02)
打擊不良營商 遏止「合法」欺客 (2010-11-02)
止戈為武:軍委領導訪朝信息「意味深長」 (2010-11-02)
解惑篇:外國駐港領館可以投票嗎? (2010-11-02)
政經多面體:深圳海關徵稅理所當然 (2010-11-02)
指點江山:建制派加強整合是當務之急 (2010-11-01)
廿四味:民主黨「不公論」漠視基本法 (2010-11-01)
把脈香港:簡單算術:提名門檻已很低 (2010-11-01)
前海升格是香港重振跳板 (2010-11-01)
中國釣魚島維權任重道遠 (2010-11-01)
盡快改善往內地航班延誤問題 (2010-11-01)
香港管治:責任與使命 (2010-11-01)
「後世博」時代華商企業發展新路向 (2010-10-30)
國情教育不是「洗腦教育」 (2010-10-30)
藍綠對決:兩岸關係不容忽視的結構性問題 (2010-10-30)
雪泥鴻爪: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2010-10-30)
明辨是非:擴大保障消費權益法例範圍 (2010-10-30)
來論:如此對待譚香文 公民黨太不厚道 (2010-10-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