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全國政協常委
日前,《十二五規劃建議》全文公布,其中有一段專門談及港澳。《建議》稱,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明確香港的定位,將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為香港的發展指明路向
業界人士認為,《十二五規劃建議》為香港的發展指明了路向,香港、廣東和澳門將在更大範圍、更廣闊的空間實現有效整合和配置資源,加強市場一體化。這樣既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傳統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又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毋庸諱言,香港在「十二五規劃」期間的區域經濟合作和深化改革中,將更突顯出「排頭兵」角色。因此,香港應把握時機,加強區域合作,特別是加快與珠三角地區的融合,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在互利共贏的前提下,為國家深化改革發揮積極作用,亦推進本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佈局發揮香港優勢
改革開發30年來,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國家的發展更注意品質效益、結構優化和民生改善,「科學發展」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這也對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發揮新的作用,提出新的課題。過去幾十年,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扮演過對外視窗、橋樑紐帶等重要角色,作出過重大貢獻;而香港在參與國家改革建設中也獲益匪淺,強化了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傳統行業,外延了製造業,提升了高科技產業,促進了服務業的拓展。
隨著內地尤其是工業化基本完成,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深化,香港應根據《十二五規劃》的佈局,積極發揮自己在金融、服務業、旅遊和環保產業的優勢,與內地共同推動國家「優化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調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體而言,香港應以廣東為合作拓展的腹地,利用本身成熟的市場機制和獨特的「視窗」作用,盡快把《珠三角規劃綱要》所訂的宏觀政策,轉化為有利粵港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大型跨境基礎建設、前海項目合作以及借助人民幣國際化的契機,協助人民幣「走出去」。
中央挺港方略締造良機
顯而易見,中央政府在制訂《十二五規劃》時,對香港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從治港大政方針的重申,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從本地經濟的發揮拓展,到地區經濟的融合合作;從傳統優勢的鞏固提升,到新興產業和產業創新能力的增強;從城市經濟功能的定位,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可謂全面具體,清晰明確,在國家全局的大棋盤上,為香港經濟社會在未來五年的發展展示了方向、目標和方式,給予強大動力與保障。可以預見,《十二五規劃》將給香港締造良機。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均已深切認識到香港的未來與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國家在制訂《十二五規劃》過程中,也曾多管道多層次地廣泛聽取香港特區政府、各界人士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從《十二五規劃建議》的系列挺港方略來看,每項內容均有的放矢,結合粵港澳區域經濟特點,積極回應了香港的迫切訴求,完全切合香港全面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制訂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為深化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兩地經濟融合拆牆鬆綁,合作已具基礎。毋庸置疑,香港經濟要取得突破,就須緊緊把握《十二五規劃》的歷史機遇,鞏固比較優勢、促進產業創新、加強區域經濟融合,才能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