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別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神秘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2]     我要評論

 中國已經改革三十年了,改革雖是從經濟領域發起的,但能跟政治一點不沾邊嗎?中國的官員取消終身制,近年來推行的官員問責制,國家政務公開的一系列措施,對依法治國的層層努力……我們還可以說出許多許多,難道這些不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嗎?中國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且中國確實在這麼做,是西方存心在「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之間設置了概念鴻溝。由於西方的話語霸權,這種觀念也滲透到中國社會的一些層面。現在是該把這一切戳破的時候了。

 諾貝爾和平獎授給劉曉波,表現了西方干預中國政治進程的強烈願望。他們經常教育中國要進行政改,而他們嘴裡的政改是要中國對國家政治體制做一次「大翻修」。對於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西方學者和政治家數早就迫不及待地「建言」。他們恫言:再不接受西方體制,中國將在死胡同裡崩潰。

中國正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大概走遍中國,很少能碰到反對政治體制改革的人。中國已經改革三十年了,改革雖是從經濟領域發起的,但能跟政治一點不沾邊嗎?中國的官員取消終身制,近年來推行的官員問責制,國家政務公開的一系列措施,對依法治國的層層努力……我們還可以說出許多許多,難道這些不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嗎?

 西方會說,這些都是行政體制改革,而非政改。西方要的政改,就是一人一票的選舉。而無數學者指出,這種「競爭性民主」最成功的國家大多在歐美,推行這種制度的第三世界國家,很多都搞亂了,吃了社會動盪、甚至爆發戰爭的大虧。

 中國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且中國確實在這麼做,是西方存心在「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之間設置了概念鴻溝。由於西方的話語霸權,這種觀念也滲透到中國社會的一些層面。現在是該把這一切戳破的時候了。

 政治從來不是孤懸在生活之外的抽象物,當中國經濟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改革變化時,中國政治的環境及內涵也隨著發生了變動。今天中國政治的主要口號、方針政策、推行工具及路徑、官員結構等等,都發生了相當深刻的變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今一名官員,他受過什麼教育,提拔要經過哪些程序,他做官有多大風險,擔不擔心輿論對他的看法,他一旦做錯了事會有什麼結果,這一切與三十年前的一名官員早已大為不同。

 再說一名中國普通老百姓,他通過什麼了解信息,有多少言論自由,能在多大範圍內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受了委屈向誰申訴,他掙得了財產會不會被剝奪,這一切與三十年前一名普通中國人也有了天壤之別。

 中國的官和民都變了,雖然仍有貪官、庸官出現,還要繼續變,但誰能說這些年的中國政治體制原地踏步呢?實際上中國該變的變了,想不變也留不住。有些不該變的,或暫時還變不了的,無論什麼力量催都變不動,或只能慢慢變。這是有十三億人口的巨大中國真實的政治故事。

中國永遠不會成為「亞西方」

 中國需要繼續推動政改,包括聽西方人士的建議,從西方民主政治中汲取有益經驗。中國人真心這麼想,但必須毫不含糊地指出:西方的政治體制不是中國政改的前進目標,中國壓根兒就沒打算變成一個西方式的國家。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實際是人類各種文明成果的熔爐。但中國從沒有成為某一種文化的亞文化,未來中國也不會成為「亞西方」。

 第二,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定是漸進式的,這同樣是絕大多數中國人說「政改」這個詞時心裡所想的。中國不想搞「大翻修」,不想讓革命撲倒改革。中國人民珍惜穩定,搞垮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也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在中國公眾眼裡,他是個庸人、罪人。有蘇聯的前車之鑒,中國決不會出第二個戈爾巴喬夫。

 現實點吧,西方人。讓我們互相尊重對方,讓我們做朋友。(本文轉載自《環球時報》)

相關新聞
政經人語:社福界「關愛」唱主角 防政棍抽水 (2010-11-12)
廿四味:港島選情亂 公社兩黨有陰謀 (2010-11-12)
把脈香港:建制派的話語權 (2010-11-12)
揚清激濁:把握「後世博」時代發展新路向 (2010-11-12)
別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神秘化 (2010-11-12)
黃毓民毀黨只為扶植「選民力量」 (2010-11-12)
扁案無罪衝擊選情 (2010-11-12)
民筆聊生:制訂以「就業為本」積極扶貧政策 (2010-11-12)
明辨是非:復建居屋置安心 (2010-11-12)
把脈香港:民心我心制定「安慰老人心」的長遠政策 (2010-11-11)
廿四味:申辦亞運對香港有利 (2010-11-11)
鳴記於心:美量化寬鬆損人難利己 (2010-11-11)
回應轉變與挑戰 加強青少年支援 (2010-11-11)
與諾貝爾遺願背道而馳的和平獎 (2010-11-11)
來論:從《清明上河圖》熱展看香港國民教育 (2010-11-10)
廿四味:梁家傑迫各黨過關野心盡露 (2010-11-10)
把脈香港:《蘋果》頻頻抹黑配合反對派區選部署 (2010-11-10)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經濟變革的契機 (2010-11-10)
白宮借釣魚島「饑吞東洋肉」 (2010-11-10)
所謂「因言獲罪」是對劉曉波案判決的誤讀 (2010-11-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