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日前閉幕的第八屆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由於中國參展的高端展品多、論壇規格高、專業氛圍濃厚和飛行表演精彩等特點,引起了境內外媒體包括部分西方軍事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防務新聞》特派記者從珠海發回的消息稱:「珠海航展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它給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軍工產業與軍力建設的窗口」;《華爾街日報》則報道說,西方國家的國防官員和專家對中國航空軍備的進展,「既感到驚訝又隱隱有些擔憂」。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雖然本屆航展因為主要西方軍工企業繼續執行對華實施武器禁運政策而像往屆一樣未能出席,從而使珠海航展與法國巴黎、英國范堡羅等世界著名航展相比顯得有點「先天不足」,但因為中國空軍首次成為航展主辦方而增加了「含金量」,無論是展品和裝備的科技含量、訓練水平和透明度都有較大提升,體現了中國軍事工業和解放軍特別是空軍裝備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新水平,透露的軍事信息十分豐富重要,值得關注和期待。
體現軍事工業的新成就
一是國產攻防裝備配套化。據《解放軍報》報道,首次加入中國航展主辦單位行列的解放軍空軍以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進軍珠海航展,其裝備的中國自主研發的先進軍用機型近乎「全家出動」,包括殲轟-7、轟-6、空警-200、L-15在內的多款軍機均在本屆展會上亮相,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數6架殲-10戰鬥機,通過八一飛行表演隊的精彩表演,使廣大觀眾和潛在的海外客戶對該機的性能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觀察家認為,與1996年首屆珠海航展開幕時,中國空軍參展的戰機還是「大嘴巴」殲-7、「瘦長」的殲-8相比,短短的14年過去,中國空軍國產裝備的提升速度令人刮目相看。從預警機空警-200、空警2000到殲擊機殲-10、殲-11,從攻擊轟炸機殲轟-7、轟-6到「梟龍」戰鬥機,從空空、地空導彈的數質量到遠近程雷達的多品種,形成了配套齊全、體系聯合、保障有力的攻防體系,展示了14年來中國空軍裝備開放發展、獨立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實際成果。也說明,雖然西方發達國家的「武器禁運」政策給中國空軍的發展製造了現實的壓力和阻力,但也激發了自主研發的動力和能力,這或是西方政策制定者原來沒有預料到的。
二是拒止裝備手段多樣化。在本屆航展上,國產各種無人駕駛機、系列反艦巡航導彈和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展品,引起了觀眾的廣泛興趣。特別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示的系列反艦巡航導彈,始則由於在示意圖中清楚標明可分別從地面、空中和水面同時對航母戰鬥群發起攻擊而受到關注,繼之以至「反航母三劍客」的稱謂甚囂塵上,終之不得不由製造方的研究員出面澄清道:「反航母作戰體系還只是個概念,這三種導彈並無特定的攻擊目標,所謂『反航母三劍客』是媒體和網友的誤解。」觀察家指出,無論是「反航母三劍客」還是無人機,雖然從技術上可能低於美國等國,但它首先是一種能力、一種行動的決心宣示,是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使命要求,也是曾被國外軍事界稱為「拒止戰略」的內在要求,實際上還是積極防禦性質。
三是研製生產經營市場化。觀察家分析到,本屆航展公開簽署的協議成交金額已突破865億元人民幣,是上屆總成交額的兩倍多,其中包含「中國製造」的航天航空裝備訂單754億元,創歷屆新高,說明中國軍事裝備業從研發、製造到銷售、使用,已走上了專業化製作、市場化運作、國際化操作的正確軌道,中國航空航天裝備有充分的條件可以發展得更好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