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圖為今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燈火通明。資料圖片
《經濟學人》首篇文章中,引用春秋時代「臥薪嘗膽」的典故,分析中國到底想在世界扮演什麼角色:韜光養晦是單純為了國富民強,創造更多機遇;抑或像越王勾踐般,要令過去的敵人低頭?報道形容:「世界繁榮與穩定,端看中國採取哪一條道路。」
暫不會演變成軍事衝突
文章認為,中國冒起暫不會演變成中美軍事衝突,原因是中國與西方殖民帝國或前蘇聯不同,中國沒計劃擴展殖民地,亦沒有要向世界輸出意識形態。相反,美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對全球影響力,遠大於共產主義或儒家思想。
有國際關係論者以戰前德國及日本為例,指當時這兩大新興強國因為不滿世界既存格局,於是發動戰爭。但文章認為中國冒起並不存在這問題,尤其過去20年間,中美關係大致維持一種所謂「雙雙押注」模式:中國贊同美國的戰後秩序,押注以經濟影響力讓他國接受其壯大;美國則押注中國在冒起過程中,融入國際秩序,成為美國口中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經濟學人》認為近期連串事件,例如中日和南中國海領土爭拗,以及朝鮮半島問題等,可能會損害「雙雙押注」的平衡:美方一直尋找中國「不負責任」的跡象,中方則擔心美國及其盟友阻其冒起之路,這些全是由於兩國在戰略上互不信任所致。
促成中美建交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早前在講話中表示,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對立基因」。他說,無論華府抑或北京政府,皆欠缺與同等強國合作的經驗,但雙方領導人均深知無法控制對方,亦明白中美不和對各自及全球而言皆屬不幸。 ■《經濟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