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飛
民政事務局已於上周五公布香港應否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公眾諮詢報告,結果顯示提交意見的市民中,68.8%贊成香港「申亞」,29.6%不贊成。同時根據委託中大進行的民意調查,諮詢期末有48.2%受訪者支持香港「申亞」,略多於不支持的47.2%。經過政府向公眾進一步解釋,及提供另一個成本較低的方案後,市民漸趨接受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今年廣州亞運會舉辦成功,加上香港運動員表現優秀,體現當局在培育運動員方面的成果,亦促使公眾對主辦亞運會的態度日趨正面。
雖然公眾諮詢報告顯示支持「申亞」的民意正逐漸增多,可惜各黨派至今仍反對「申亞」。原因是主流民意對申亞的態度始終並未清晰,議員跟隨民意決定政策方向當然是正確的,但如何在社會長遠發展及一時的民意之間取得平衡,才是民意代表的真正考驗。申辦亞運並不是一盤生意,通過舉辦這種國際級大型體育盛事,推動改善體育場地和普及體育運動,將能大大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舉辦體育盛事,亦能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加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講求長時間發展的效益,都不能以金錢和回報率來衡量,這是為我們下一代建立健康豐盛未來的投資。
正是成功舉辦亞運的成果要待10多年後才能見到,各黨派都對這次「申亞」反應冷淡。其中一個主要考慮是來屆區議會選舉臨近,「申亞」早已成為反對派部署操作選舉的著力點。反對派將申亞套上「浪費公帑」、「大白象」等等政治化的帽子,為免選舉受到衝擊,各黨派都不敢輕舉妄動。歷來推動任何重大政策,難免都會遇到諸如花費太貴、利益不彰等不盡不實的指責。但是,社會各界人士皆不能否認舉辦亞運能加強本港長遠體育發展,鞏固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地位,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發展。議員在作出決定時,理應將眼光放遠,加倍重視這些無價的得益。
現時社會要求搞好民生的聲音極大,反對派故伎重施,借此操弄民意,煽動市民對政府不滿,製造矛盾,分化社會,模糊了「申亞」的理性討論。反對派此等作為只是渾水摸魚,以反對「申亞」為未來區議會選舉造勢,撈取選票。「申亞」已被反對派抹黑成「毒藥」,區議會選舉還有一年就舉行,各黨派為免失票無奈對「申亞」有保留。反對派借反對「申亞」撈取選票,民主黨張文光更批評當局「借個別運動員過橋」,更顯反對派抹黑造謠、混淆視聽的居心。相信今日大部分立法會議員都會為本港長遠利益著想,議員尊重民意是份內之責,但同時亦要肩負引導民意的責任。討論「申亞」眼光要長遠,現在正是議員對公眾表現真正承擔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