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近年香港蠱惑藥房會「擇人而騙」,主攻旅客,增加業界「放蛇」難度,須轉變以往由港人「放蛇」的策略,改派操不純正廣東話的「外援」。跟西藥比較,香港的中成藥利潤較低,有中小規模藥廠因資金有限,想打假但「有心無力」,每年只能2、3次的全港性「放蛇」;也有老字號藥廠為保留傳統包裝,簡單設計數十年來沒變過,這也製造了偽冒的機會。
藥房利潤低 鋌而走險
「(藥物)有市場才會有人偽冒,冷門的藥銷路有限。」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連順賢表示,過去檢獲的偽冒藥物,均屬「多人用」的藥物。有藥劑師透露,造假者利用麵粉、糖、粟粉等製造冒牌藥,製藥場所毋須符合衛生條件,成本自然低,偽冒的通常是貴價藥,例如血脂藥、減肥藥,「以假扮真」出售的差價可多達數百倍。
有資深藥業從業員表示,一般藥房賣藥的利潤很低,有部分會挺而走險賣冒牌藥、山寨藥或雜牌藥,藉此謀利。他說,過去曾有中成藥藥廠的產品供不應求,不法分子趁勢趕製冒牌藥「應市」。也曾有藥房趁某種藥物加價前,向地區批發商、小拆家大量入貨,冀從中賺取更多差價,冷不防貨物被混入冒牌藥,連藥房也被蒙在鼓裡,變相「同流合污」。
其實,香港普遍藥廠都有打假措施,當發現產品在個別地區的銷量下降,便知「事有蹺蹊」,會派人「放蛇」偵查。不過,香港西藥界與中成藥界對打假的態度有差別。該從業員解釋,西藥利潤高,廠商有能力積極打假,可投放資金為產品轉包裝、設防偽特徵,並做公眾宣傳。
老字號傾保留傳統包裝
相反,中成藥界一向較低調,中小規模藥廠欠缺額外資金改良包裝,老字號藥廠更傾向保留傳統包裝,「數十年來都是那個簡單包裝,一個樽加一個紙盒,基本設計沒有大轉變,容易被偽冒。」中成藥界也有請人「放蛇」,調查市面有否冒牌貨,惟因資金有限,中小規模的中成藥藥商除非收到投訴,否則,每年只能最多做2、3次全港性「放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