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 健
「元旦」一詞來源於我國古代。「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曆新年,而是農曆正月初一,亦即春節。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描寫元旦最著名的古詩,大概便是宋代王安石的這首《元日》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本詩通過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進行賀歲之禮,規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國時期曹植《元會詩》,描繪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此詩分為三章,首章點明宴會的原因和時間,次章渲染出禮儀之莊重、宴飲之歡暢、音樂之和美,以及宴會的場景。末章為詩人的頌美祝福元旦之語。整首詩歌採用四言句式,尤顯莊重典雅。
唐朝時期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期間出現了多首描寫元旦的詩歌。大詩人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寫道:「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此時詩人已經是年屆古稀,卻老當益壯,整首詩歌表達了他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年的豪情壯志。詩人高適寫過一首《除夜》,寫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詩人的感受:「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詩人客居他鄉,油然而生孤寂的思鄉之情,但這一夜「獨不眠」、「轉淒然」、「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唐代另外一位大詩人孟浩然也寫了一首《田家元日》詩,云:「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詩歌描寫詩人年已四十而未出仕的無奈和傷感,但他並未耽於此憂,而樂在田家的元日,找回自己的志趣,享受五穀豐登的喜悅。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某年元旦前夜,酣醉之餘,寫下《守歲》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詩人把飛逝的時光比作鑽洞的長蛇,強烈感歎時光飛逝,人生短暫。而宋朝的詩人陸游所寫的《已酉元旦》,描繪了古時元旦貼春聯的習俗:「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詩中所描繪的「桃符」便指的是春聯。
古代描寫元旦的詩歌還有很多,保存至今的有幾百首。如此浩瀚的古詩,首首精彩,篇篇美妙,更讓人感覺絕妙之處便在於詩人們同寫一個題目,內容各異,卻不雷同。或許,這正是他們所處時地不同,各見詩情,獨自吟就而成的千古不朽的絕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