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敏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育是不少夫婦的噩夢,有專科醫生估計,香港有逾8萬對夫婦遇上此問題。其中,男性不育以少精症或無精症最為常見,除先天因素如無輸精管或隱睾症外,男生青春期後「生胙腮」併發睾丸炎,就有機會導致少精症;嚴重糖尿患者因交感神經病變,亦有機會出現逆向射精導致「無精」。由於無精或少精症患者性能力不受影響,部分人更無明顯病徵,醫生呼籲,若夫婦經過1年正常性生活仍未能受孕,應盡早求醫接受檢查。
婦產科專科醫生藍寶梅表示,根據國際研究,每6對夫婦中有1對為不育,約4%至6%不育夫婦受無精/少精症困擾。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男性每次射精的精液量達1.5毫升或以上,每毫升含有1,500萬條精子,當中40%能向前推進,4%為「蝌蚪」完美形態,才算合格。生殖醫學專科醫生何永超則指出,若精子含量不足便屬少精症,部分個案的精子含量更每毫升只有數十條,男士令太太成孕機會大減。
胙腺炎或併發睾丸炎
何永超表示,男性青春期後,9至10歲或以後患上胙腺炎,有機會併發睾丸炎,若病況嚴重會發炎紅腫,但病徵不明顯的,炎症過去後會自行痊癒,但卻有機會影響睾丸製造精子能力,導致少精症。32歲的陳先生接受婚前身體檢查時,才發現每毫升的精液中只有數十萬條精子,醫生了解其病歷才發現他青少年時期曾生胙腮,不排除是當時感染至少精症。陳氏夫妻原計劃婚後即時生育,最終夫婦要接受微型注射人工受孕療程,陳太最終誕下雙胞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