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因為眼睛不好,又年紀老邁,除讀書寫稿外,除必要的應酬外,很少獨自外出閒逛。凡周末周日,我都在我所服務的校園內,踽踽獨行,再走進辦公室讀書寫稿去也。
但在校園內踽踽獨行時,也有一種寂寞之感。年輕時,我是活躍分子;壯年時,社會活動甚多。即使今天,仍有許多邀請,只是到了耄耋之年,便逐漸萌生有可去可不去的都不參加的念頭。一動不如一靜,所以許多邀請的回條,都填上「不參加」的字眼。其實辜負許多邀請人的好意,未免有點歉疚。至於公眾傳媒,常常邀請出鏡,我更加敬謝不敏,只偶爾接受個別難以推卻的訪問耳。
宋朝王令說:「所謂儒者,非謂踽踽涼涼者也。」我雖不是涼薄,更非儒者,而是老朽。所謂「踽踽獨行於世,眾乃以為迂也。」我也不是迂腐,只是老朽行動不便而已。
但我仍堅持「遠行」,太遠不行,中長途還可以。如去年秋天便去過迪拜,飛機航程約八小時。目的是去看世界最高樓和最豪華的酒店。這是一種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會激勵自己克服年邁的種種困難,勇往直行。
但旅行就不能踽踽獨行了,也不能光靠老伴了,需要有年輕一點的陪同。但年輕人大多有工作,要待公眾假期才行。而公眾假期又是擠滿出遊的遊客,所以心欲遠行而不可得,便是自己常常感到的遺憾。
出外旅行是一種綜合性的身心活動,既有體力活動,也有適應異地生活習慣的鍛煉,更是頭腦思維觀察事物的好機會,可以避免老人癡呆症的到來。
踽踽獨行,也許可以靜思,又是一種體力散步。集體旅行,可以保持適應群體活動的能力。一靜一動,都是老人應間歇進行的活動。
現在再加上有個活潑的小孫子摟摟抱抱,在踽踽獨行和外遊之外,加上一盅「心靈雞湯」,人雖耄耋,尚有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