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傾聽多種意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嚴嵩。網上圖片

李恩柱

 人的理智有時會被情緒遮蔽,尤其當「不滿」成為一種潮流的時候。比如吧,早先聽人稱讚漢朝的公孫弘生活簡樸,很感動。一個人做了御史大夫(估計相當於部級官階)還夜蓋布被,食不重肉,絕非一般做個小吏便錦衣玉食的人可比。等看了《史記》,知道當時的主爵都尉汲黯指出:公孫弘是大官,俸祿很多,蓋布被,「此詐也」,過去的感動就減色許多。汲黯的看法是不是有道理姑且不說,但由此懷疑公孫弘,似乎證據不足。事後想想,這可能就是聖人說的「遷怒」。

 平心而論,身處如此高位而看重簡樸,是很不錯的事,比魚肉百姓、花天酒地的官僚不知要強多少倍。退一步講,即使公孫弘簡樸是詐行,所倡導的儉樸生活本身也沒什麼錯誤。這就如對待童貫的那句話。方臘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宋徽宗下令繼續搞花石綱,童貫說:「東南人家,飯鍋子未穩,復作此邪?」童貫雖惡,那句話卻有人味。

 表裡一致是倫理道德的要求,同時也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境界。不過,事物總是有多個側面,對一件事物只准有一種評價,只准發一種聲音,其餘的側面就會隱而不彰,到頭來人們還是不知道事物的輪廓。歷史上所謂的秘史,所謂的懸案,開始未必「秘」未必「懸」,後來才成為「探秘」對象的。可以說,「秘」和「懸」是人為造成的,是漠視多個側面的產物。到了不同的時代,禁閉的後遺症便日見顯露,其中之一就是秉承一種觀念否定另外的材料、觀念。在下曾於坊間覓得「評法批儒」年代出版的幾冊圖書,那時的秦始皇不僅是個戰鬥色彩極強的法家,而且比現代人還先進,據說當時有一個奇怪的論斷:「凡是儒家都是賣國主義,凡是法家都是愛國主義。」此論是耶非耶,今日不必贅言。只是覺得,重視每種事物,重視事物的每個側面,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政治經濟文化都會適時伸出長長的脖頸,瞪圓眼睛看著你的嘴一張一合。如果哪個方面高興了,也許會綻出笑臉;發怒了的話就別提了。文革時這樣的事不少。

 產生否定公孫弘的感情後我問自己:他究竟錯在什麼地方,是欺世的詐行還是已經有了道具性質的倡儉行為本身?答案自然是前者。但他提倡節儉是很好的事,不僅那時,就是現在這一舉動對社會也是有利無害的。倡導樸素是善舉,這是個客觀事實,這一事實的性質不會因為公孫弘的不純行為而改變,布被始終是布被,不會變成別的東西。也可以說,不論公孫弘的行為怎樣不純淨,節儉本身的價值是不容否定的,對社會是有利的。世界博大,非獨指面積之大,也指人口之眾,人心之複雜。人心之深廣之複雜豈可一兩句話可以說明白?豈可掩住多個側面?人世間的事情這樣複雜,要求所有的人發一種聲音,就顯得不現實。公孫弘可以蓋布被,汲黯也可以加以懷疑,這才是求實求真。明代京師民謠中有幾則是關於嚴嵩的,其中一則曰:「可笑嚴介溪,金銀如山積,刀鋸信手施。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註釋云,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江西分宜人。進士出身,官至大學士、太子太師。他於明世宗嘉靖年間掌理朝政二十餘年,以子世蕃及趙文華等為爪牙,招權納賄,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侵吞軍餉。凡內外官員與他意見不合的均遭殺害貶逐,氣焰熏天,炙手可熱。他以善於揣摹奉迎世宗而獲得信任。如此評價嚴嵩,可以稱為標準答案。《明史》稱嚴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世上很少有人憑弔大浪淘沙中出局的人;很少有人會對一個貪官說句公允的話。《嚴嵩評傳》曰,終嘉靖一朝,能夠長期獲得世宗信任、重用的大臣並不多見,相比起來,當推嚴嵩為最。不過《評傳》認為「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其實不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而且也不符合實際。《嚴嵩評傳》客觀指出,自「大禮議」事件以後,朝中重臣無一不是「一意媚上」的。時人李維禎曾說:「攬朝綱如帝者幾何哉……大封拜,大誅賞皆出獨斷,至不可測度,輔臣欲有所與,亦從臾之,或揣摩裨闔之耳,而能代有工哉?」嚴嵩始終處於皇帝的監視之下,不管他怎樣不可一世,也是明世宗專制統治下的一隻玩偶,他個人的命運決定於世宗,飛揚跋扈和淒涼晚境都是如此。我們歷史上的歷代官僚,不論清濁,都是由君主培養出來、縱容出來的。因此,嚴嵩能久居內閣二十餘年,是與皇權分不開的,當然也與他自身的素質和妥善地處理各方面的關係不無關係。

 公孫弘是漢朝人,嚴嵩是明朝人,他們都曾在所處的時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給人也留下不易磨去的印象。但同時,他們也都受到指責甚至彈劾,也就是他們一方面享受著榮華富貴,一方面受到同僚的懷疑。比如嚴嵩,失寵之前彈劾他的大臣就舉出過八大罪狀、十大罪狀。可惜,在明世宗那裡,嚴嵩好得無出其右,不許人說一句對嚴某人不利的話。因此,這位皇帝不是認為彈劾者狂率,而把人家貶謫,就是大怒,把彈劾者打入大牢。其實,不管什麼人,也不管他是哪個朝代的人,總呈現多個側面,讓人把意見毫無保留地講出來,天不僅不會塌陷,相反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更有利,至少勝於膚淺的反思。

 知無不言和事後反思是不同東西。說它們不同,一是不要希求「言必正確」,那會使言者欲言又止,最終得不到「言」;二是不能怕麻煩。凡是議論紛紛,總與湖水般的平靜無緣,必然增加工作量和心理承受能力。這一點從古代的子產到現代,概莫能外。反思則是事件發生後的思考、琢磨。實際上,知無不言的環境雖然不一定能全部把對民眾不利的事情消滅在萌芽中,最少對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是極其有益的。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傾聽多種意見 (2011-03-02) (圖)
古今講台:兔子不會跑輸烏龜 (2011-03-02)
亦有可聞:以書益智 (2011-03-02)
豆棚閒話:生命中的樂事 (2011-03-02) (圖)
生活點滴:採蘑菇的日子 (2011-03-02) (圖)
詞話詩說:I LOVE HK (2011-03-01)
豆棚閒話:打噴嚏這件事 (2011-03-01) (圖)
心靈驛站:和親愛的花草樹木們在一起 (2011-03-01) (圖)
歷史與空間:歷史不是太正經 (2011-03-01) (圖)
歷史與空間:試談黃偉文粵語流行歌詞的雙關用法 (2011-02-26) (圖)
生活點滴:情人節,那支永不凋謝的玫瑰 (2011-02-26) (圖)
文化觀察:捷 徑 (2011-02-26) (圖)
文化觀察: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的「最佳性價比友誼」 (2011-02-26) (圖)
歷史與空間:明偽太子案 (2011-02-23) (圖)
古今講台:蔡京只是奉命題詩 (2011-02-23)
開卷有益:職場長青的秘訣 (2011-02-23) (圖)
豆棚閒話:段子中的現實 (2011-02-23)
亦有可聞:傳單 (2011-02-23)
歷史與空間:「五十年之後」 (2011-02-22) (圖)
人文世相: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2011-02-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