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以書益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2]     我要評論

青 絲

 情人節前夕,在一次大型的交友會上,一位酷愛國學的「國學女」向一眾追求者拋出了幾個問題:「『四書五經』是指什麼書?我的生日與孔子同一天,知道是哪一天嗎?」無一答出者,甚至有人把「四書五經」答為《戰國策》。追求者大都不忿地認為,對方出的問題太刁鑽,是在「裝有文化」,其中一人發的牢騷最為經典:孔子又不是我的女朋友,我要知道他的生日幹什麼?

 之所以提到這件事,倒不是想鼓勵人們去崇儒讀經,去研究孔子,而是對這種空疏不學、懶怠因循,卻反而輕慢他人的態度感到驚愕,因為從中折射出來的,是一部分人對獲取知識的態度。《禮記》曰:「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意即君子有三件值得憂慮擔心的事情:無法聽到從未聽說過的知識和道理;無法把聽到的知識和道理學到手;無法把所學付諸實行。無論古今,人都是以及時聞道為樂事,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地尋找答案,或者向人請益,不恥下問。即使所學的知識一時半會用不上,只要能擴充自己的見聞,令知識面寬一些,也總是好事。

 漢高祖劉邦曾經告誡太子說:「吾遭亂世,當秦禁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說秦始皇下令在民間禁書時,他還曾經為了不用讀書而感到高興,在他看來,讀書毫無用處。後來做了皇帝開始讀書,知道了許多過去不曾明白的道理,由此反思,才覺察自己過去做了很多的錯事。三國時期,劉備在遺詔裡叮囑後主劉禪:「閒暇歷觀諸集及六韜、商、周書,益人意智。」讓劉禪有空的時候多讀諸家文集以及《六韜》、《商書》和《周書》,以此增益見識和智略。縱使身為帝王,劉邦和劉備也知道如果不通過讀書來明曉世理,修養自身,視野和閱歷終究有著局限性,思維不免嚴重受制。

 明人吳應箕的《讀書止觀錄》載:「宋金華同孫慎被執,孫曰:『讀書萬卷,乃有今日。』公曰:『為我讀書少,未知明哲保身之理,讀書何罪!』」明人宋金華與孫慎因事一同被朝廷拘捕,孫慎感慨地說:「你我就是讀了太多的書,才導致今日之禍!」宋金華答道:「如果要推究原因的話,只能說我們讀的書還不夠多,未能明達事理、洞見時勢而保全自身,所以才會有今天的下場。讀書並沒有錯。」

 不同的人對於讀書目的的理解,對於獲取知識的主動性,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取決於各自的人生態度。而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不學無術又想行事符合世理,是不可能的。反之,擁有的知識越多,文明程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傾聽多種意見 (2011-03-02) (圖)
古今講台:兔子不會跑輸烏龜 (2011-03-02)
亦有可聞:以書益智 (2011-03-02)
豆棚閒話:生命中的樂事 (2011-03-02) (圖)
生活點滴:採蘑菇的日子 (2011-03-02) (圖)
詞話詩說:I LOVE HK (2011-03-01)
豆棚閒話:打噴嚏這件事 (2011-03-01) (圖)
心靈驛站:和親愛的花草樹木們在一起 (2011-03-01) (圖)
歷史與空間:歷史不是太正經 (2011-03-01) (圖)
歷史與空間:試談黃偉文粵語流行歌詞的雙關用法 (2011-02-26) (圖)
生活點滴:情人節,那支永不凋謝的玫瑰 (2011-02-26) (圖)
文化觀察:捷 徑 (2011-02-26) (圖)
文化觀察: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的「最佳性價比友誼」 (2011-02-26) (圖)
歷史與空間:明偽太子案 (2011-02-23) (圖)
古今講台:蔡京只是奉命題詩 (2011-02-23)
開卷有益:職場長青的秘訣 (2011-02-23) (圖)
豆棚閒話:段子中的現實 (2011-02-23)
亦有可聞:傳單 (2011-02-23)
歷史與空間:「五十年之後」 (2011-02-22) (圖)
人文世相: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2011-02-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