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記憶後書:《黑天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4]     我要評論

鄭政恆

 在柏林西城劇場旁的電影院看到《黑天鵝》(Black Swan)的手繪大海報,時已黃昏,立刻用相機拍下來。Natalie Portman的面孔前有許多冬日的凋殘樹枝,好像魔王的手要抓破她純潔的面孔。後來,在巴黎昏沉的地鐵站一角,看到《黑天鵝》的宣傳海報燈箱,兩個並排,一個明亮,一個幽暗。

 終於,在電影院看了《黑天鵝》,雖有瑕疵,還算不俗。《黑天鵝》是一部心理驚慄電影,導演Darren Aronofsky在視覺元素和演員調度方面一直出色,本片也不例外。表面上,《黑天鵝》是展現心理焦慮,深層一點,就關乎成長和人性的兩面,而影片的核心大概就是藝術的追求。

 是的,《黑天鵝》教人想到《紅菱艷》(The Red Shoes),但不及後者。《紅菱艷》關乎藝術與人生的關係、藝術與愛情的矛盾,現在看來情節有時會老土一點,但內涵上顯得深刻有力,對白也寫得精警。《黑天鵝》則以鏡子和身體作為中心意象,透過詭秘氣氛營造藝術的魔力,母親、感情、技藝與事業的束縛,令年輕舞者妮娜壓抑得喘不過氣,一次演出《天鵝湖》主角的機會,以及與團中的對手莉莉交往,釋放了妮娜黑暗、叛逆、狂妄的一面。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樣二分法(dichotomy)的表述,令角色變得簡單,她的變化也太理所當然。然而,從妮娜的焦慮帶到人性與藝術的問題,影片的意義似乎慢慢浮現了:一個人要對人性、藝術和存在有更深刻的理解,是否需要探入自己罪惡的一面;善與惡,哪一面才是比較「真實」呢。終於,妮娜與《紅菱艷》的維琪一樣,在矛盾的二元漩渦中,迎向死亡。也許藝術的光輝可以令人感到一絲的快慰,又也許絕望的死亡留下了悲觀的答案。

相關新聞
百家廊:走在盧森堡大峽谷山徑 (2011-03-04) (圖)
翠袖乾坤:驚天鵝 (2011-03-04)
娛視觀:如此最佳編劇導演 (2011-03-04)
琴台客聚: 靈魂的重量 (2011-03-04)
生活語絲:《我家的背影》 (2011-03-04)
一網打盡:第二次供職 (2011-03-04)
記憶後書:《黑天鵝》 (2011-03-04)
百家廊:大眼睛觀光巴 (2011-03-03)
翠袖乾坤:愛文學還是愛「流行」? (2011-03-03)
海闊天空:好奇心 (2011-03-03)
琴台客聚:事有可疑 (2011-03-03)
杜亦有道:非關天象 (2011-03-03)
隨想國:閒話間諜 (2011-03-03)
獨家風景:兩個藝術村 (2011-03-03)
百家廊:少數人就得承受多數人的傷害? (2011-03-02) (圖)
翠袖乾坤:一場爆破戲的遺禍 (2011-03-02)
天言知玄:最不幸的生肖 (2011-03-02)
琴台客聚:雅好收藏 (2011-03-02)
生活語絲:踽踽獨行 (2011-03-02)
隨想國:間.閒.閑 (2011-03-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