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去年是俄羅斯偉大作家托爾斯泰逝世一百周年,俄羅斯、英國和德國合製描寫托爾斯泰晚年生活的電影《最後車站》。圖為該電影劇照。 資料圖片
Lina CHU
前幾天看了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一個短篇故事的英譯本,故事名為How much land does a man need? (《 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 故事說主角Pakhom(且譯柏漢)不滿意自己在鄉村的生活,希望擁有更多的土地。他很努力,用了各種辦法,最終爭取了很多土地,但也失去了生命。故事的結尾有這樣的描述:
"His servant picked up the spade and dug a grave long enough for Pakhom to lie in, and buried him in it. Six feet from his head to his heels was all he needed."
「他的僕人拿起鏟子,挖一個足夠柏漢躺下的墓穴,將他埋葬於此。從頭部到足踝,長六呎。原來他需要的僅此而已。」
這個故事發人深省,亦令我聯想起一句英諺語「six feet under」。這句諺語較為口語化,以較輕鬆的語調訴說死亡,意指某人已死去、下葬(dead and buried)。例如:
He is now six feet under and cannot tell us the truth.
他已經長埋黃土,再也不能向我們說出真相。
Sh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inherit her business when she would be six feet under.
她希望自己百年歸老之後,女兒可以繼承她的生意。
諺語Six feet指墓穴深度
有一套連續劇名叫Six Feet Under,意思是身後事,但片集說的是死者生前身後事,故此中文譯名用「身」前身後。
根據資料,諺語中的six feet(六呎)並非如上面故事說的是人的身高,而是指墓穴的深度。
「死」的英文委婉語
中國人視死亡為忌諱,盡量避免直言死亡,會用一些比較隱晦的言語代替,例如過身、入土為安、百年歸老、仙遊等等。英文亦一樣,如果不想直言人死去,不想用動詞「die」,形容詞「dead」等字眼,除了可以用帶有些黑色幽默的形容詞「six feet under」,還可以用其他較婉轉的形容詞「deceased」、「departed」或「gone」。動詞方面,可用「pass away」。例如:
This performance is in memory of a recently deceased writer.
這場演出是為紀念一位剛去世的作家。
He passed away in the hospital last month.
他上月在醫院去世。 ■linachu88@netvigato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