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7萬學童語障 港語療師不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教院今年將跨部門推出一個碩士課程,培訓辨識語障童專才。圖右起為:袁志彬、鄒嘉彥及錢志安。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言語障礙在香港愈來愈常見。據專家估計,全港約有5%小學生有言語障礙問題。而以全港約34萬名小學生推算,至少約1.7萬名學童有不同類型語障問題。但由於辨別問題學童及治療資源不足,有需要的學生,每年平均與言語治療師見面時間僅得8小時;多達4/5相關學童未被發現或獲得適當治療。有學校的言語治療師更需要在1小時內,會見10名學童。

 教院語言科學講座教授鄒嘉彥表示,香港屬多語環境,「小孩學前主要學習粵語。上小學後,便學習現代漢語及英語,再學習普通話。入學前後學習的語言,變化很大」,這對兒童的言語學習造成挑戰。

智力正常不出聲難發現

 一般而言,若學童有言語問題,最好在入學前便接受治療。但鄒嘉彥表示,一些患有腦麻痺、唐氏綜合症、兔唇等導致言語障礙的學童,因為較易被發現,接受治療的機會較多。但不少智力正常,但有言語問題的特殊語言障礙學生,根本不被察覺有異樣,「他們在課堂上選擇不作聲,但原來可能根本不明白老師的講課(內容)。」

3歲仍少說話或有語障

 要找出有需要的學生,除了家長可以在家中著手辨識外,學校也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名學童若到3歲都不太說話,便很大可能有(言語障礙)問題,家長應帶他/她做測試」。

 鄒嘉彥表示,要測試學童是否有言語障礙問題,可進行「香港兒童口語能力量表」,透過大概兩至三小時對學生在詞彙的認知、發音、表達能力等測試,作出評估。

學校治療師 1句鐘見10童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袁志彬表示,政府於09年撥款3,800萬元,作為「加強言語治療服務」,但資源根本不足,「該筆款項只足夠聘請70至80名全職言語治療師,即一名治療師要對240名學生,平均每名學生每年只能接受8小時治療,令人難以接受」。他更指,有學校聘用的言語治療師,便需要1小時內見10個學童。

 言語障礙沒有得到適時及適當的治療,不但影響學童的學習,而且對其社交、成長的影響更為長遠。袁志彬稱,曾有一名就讀於主流學校的自閉症學生,因為不懂得禮貌地與人溝通,結果被同學取笑及排斥,最後在校內跳樓,釀成悲劇。

 為培訓更多具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鄒嘉彥表示,教院中英文系、心理系、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學系,今年將跨部門推出教育語言學暨言語科學文學碩士課程,供現職教師及言語治療師進修,深入認識漢、粵語結構、語言發展等,有助他們更有效辨識及評估有言語障礙問題的學童。

相關新聞
研究助建抗風高樓 城大教授獲一等獎 (圖)
1.7萬學童語障 港語療師不足 (圖)
浸大獲捐3千萬設中研所 (圖)
摺紙教授 浸大開班教創意 (圖)
意外倒瀉液體 造就最滿意發明 (圖)
家庭綠洲:憂鬱星期一(Blue Monday)
三餐溫飽:貧國飢富國飽 糧食分配失衡 (圖)
全球營養不足人口臨10億關
稻麥肉類遞增 糧食竟然不夠? (圖)
歐美廚餘夠餵飽非洲飢民 (圖)
糧價飆升 支出佔貧民收入逾6成 (圖)
停學減餐 貧民始能生存 (圖)
表一:人口、糧食供應及價格變動 (圖)
表二:糧食消耗(2005) (圖)
概念鏈接:營養不足
小知識:糧食及農業組織
想一想:
延伸閱讀:
資料速遞站:
教育社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