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免費文化大餐」如何吸引更多人赴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定可吸引更多的公眾前往。 網上圖片

王大慶

 日前,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出台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明確表示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作為一個文化人,我首先為這一惠民之舉而拍手稱慶。我與圖書館打交道已有30年,深知免費開放的意義,曾記得當年為了花錢辦一張借閱證,還托張三請李四動用了不少感情投資。更多次目睹了由於收費,擋住了多少人想進圖書館的腳步。有的人為了借閱一張報紙複印資料,可由於沒有花錢辦借閱證,只能悻悻離去。有不少小朋友節假日想進圖書館豐富閱讀視野,也因為沒有借閱證而只能在門外徘徊;……現在好了,先是全國的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今年這一免費開放的陣地又將擴大陣容。公眾可從從容容進入這些免費開放的文化場所,滿足自已的文化消費需求。然而,稱慶的同時我又有些擔憂,擔憂這「免費文化大餐」質量如何,服務如何?是否能讓公眾滿意,能否吸引更多的公眾赴宴?

 我的擔憂不是多餘的。我所居住的城市雖然是個小城,但公共圖書館報刊閱覽室已於去年遮遮掩掩地免費開放,即不花錢辦借閱證現場閱報刊可以不阻止。其它博物館、名人故居紀念館等在全國的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後也都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可是這「免費開放」後的效果卻不敢恭維。雙休的一天,我帶內弟的孩子去圖書館,本以為讀者會很多,沒想到比平時多不了多少。空蕩蕩的閱覽室只坐著五六個老人在看報,細察都是「老臉色」。造成圖書館免費開放後門可羅雀的現象並不奇怪。整個閱覽室就訂了幾十份報紙,大多還是些周報和文摘報;刊物倒是有百十種,可健康類、致富經類的佔了大頭。難怪來圖書館的讀者寥寥無幾,一個可供讀物少得可憐,服務單一的圖書館,誰高興往這裡跑啊?再談博物館、紀念館,平時大門緊閉,只有在春節、國慶、五一等節假日才作為文化活動之一向公眾敞開。如此「免費開放」能吸引多少公眾眼球呢?

 似這種「免費開放」的尷尬決不是個體現象,據中國廣播網2月24日報道,河南省部分市縣一級圖書館由於缺少經費藏書陳舊,圖書館免費開放仍門庭冷落,正陷入讀者大量流失的尷尬境地。

 誠然,缺少足夠的財力支撐是免費開放的文化場所缺少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我在與基層圖書館負責人交談時了解到,作為縣級圖書館,每年撥給他們的訂購報刊書籍等的經費也就在5萬元左右,這就使他們選訂報刊書籍時有些捉襟見肘,而前幾年實施的文化「共享工程」配備的一些計算機、空調等設備大多也閒置著,因為這些計算機、服務器、存儲設備等一旦全部開啟,一年的電費就得兩三萬元,而政府支付給他們一年的行政支出並不比這高出多少,故只能維持現狀,有些活動更是不敢開展。

 然而,將「免費開放」後的窘狀都歸咎於財政投入不夠還似乎欠說服力。眾所周知,近年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公共文化發展,使中西部尤其是比較貧困地區的文化機構都有了基本服務能力,有些地方財政也撥專款支持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儘管一部分縣級圖書館還存在購書經費不足、專業人員匱乏等不少困難,可基本服務能力都是有的。問題是免費開放的文化場所自身應提供怎樣的服務,否則再加大投入也還難盡人意。以圖書館為例,往往更多地強調做了什麼,但所做的效果怎樣卻鮮有追問。如很多圖書館的「送書下鄉」活動,送去的書是否適用於農民?這一點鮮有調查。圖書館每年訂報刊購新書有數可查,但閱讀率卻不得而知。還有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也沒人過問。寫到這裡我要提一下同樣是免費開放的「立人」圖書館,從2007年開始,北大碩士李英強與同道就致力於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建立起完全依靠民間捐贈的「立人」圖書館,幾年來在全國建起9所分館,精選適合農民閱讀的圖書6萬冊。這些公益圖書館扎根鄉村,免費提供閱讀服務,開展鄉村教育,舉辦讀書會、電影會、冬夏令營、訪問學者講座等活動,受到農民們的普遍歡迎,很好地提升了農民的素質,為建設新農村作了有益的嘗試。「立人不僅僅是一個圖書館,不是說弄些書放在那裡就好了,而是希望這個鄉村圖書館能夠成為當地的教育基地和文化中心。」這是李英強的目標。(《中國新聞周刊》2月25日報道)

 與民間圖書館「立人」相比,眼下的公共圖書館似乎缺了些作為。其實,免費開放的圖書館,只是鏟掉了公眾通往圖書館路上「門票」這塊小小頑石,要想真正讓文明惠澤民眾,經由自由閱讀而培育出現代公民精神,眼下的公共圖書館裡還缺了不少東西。

 事實上,眼下我國公共圖書館處境尷尬的真正原因不在於經費,而在於理念。公共圖書館之所以為「公共」,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要在社會上營造讀書向學的氛圍,即在每一個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圖書館,讓人們從中汲取滋養,潤澤浮躁的心靈,陶冶情操,養成一種顧盼自如的文化氣度。培養出擁有健全心志、豐盈思想和自由靈魂的責任公民。

 免費開放的公共圖書館,決不僅僅是敞開大門,除了增加書報吸引更多的讀者來親近書香,鼓勵更多的有識之士捐資外,還要盡可能以靈活多樣方式,舉辦各種公益活動。如開設「公益技能課堂」,舉行愛國主義展覽、科普知識教育,組織相應興趣小組、專題朗誦會、徵文比賽,為志趣相投者切磋技藝,為形成良性文化氛圍擔負橋樑紐帶角色,等等。讓兒童把它當作放學後的安全娛樂之所;老人把它當作排解寂寞之處;成年人把它當作自我完善之地;外籍人員把它當作融入當地城市的第一課堂。其它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也應如此。如此,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定可吸引更多的公眾前往,公共文化場所的社會功能也就能充分釋放,這既有利於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又利於人們文明素質的提升和技能的增強,更可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相關新聞
我的優質生活系列(四) (圖)
走入醫院 欣賞歷史建築 使用先進科技 (圖)
藝術家筆下的西域風光 (圖)
西行漫記——王守清作品展
天馬行空的設計也能變商機 (圖)
歷史與空間:奏摺曲直與社會環境 (圖)
生活點滴:諦聽春之聲 (圖)
豆棚閒話:老年人的寫作 (圖)
古典瞬間:文人筆下的郯城大地震 (圖)
百家廊:「免費文化大餐」如何吸引更多人赴宴 (圖)
翠袖乾坤:福島核電惡夢成真
海闊天空:以終為始
琴台客聚:女王成了書蟲 (圖)
生活語絲:大庸與張家界
思旋天地:同聲同氣
詩幻留形:香港作家赴台交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