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早年唱片大興旺加電台對歌曲的大力推廣,是歌曲大流行、歌星大紅大熱之黃金年代,但歌唱成行成市成為人民生活要素之時,歌唱者演出場地仍然缺少,到七十年代初有了電視推助,而收音機之流行仍未消減淨盡,便成為歌唱大流行之黃金歲月。「時代曲」(昔日對流行曲之統稱)由台曲、日曲到港曲輪番各領風騷之年月,各路歌手鵲起全靠電台電視催谷,另有一大家沒留意的便是「街頭歌聲」,各區街坊市集夜街市居民區h等大小商店都時興把收音機音量擴大以助氣氛招徠,所以許冠傑一首《半斤八O》、譚詠麟一首《愛情陷阱》等唱到街知巷聞,歌星想不紅不熱都難。
到了作詞作曲人版權會一成立,涼茶舖冰室戲院播歌都要收費,甚至連的士私家車播歌都說要交版費否則拉人封艇,於是一兩年間萬馬齊喑,齊齊「收聲」。記得有一陣廟街夜市唱片檔紛紛改為播台灣曲(因台灣未入該作曲作詞會),而像尹光等另類市井有味歌亦未入此範圍,於是突然紅了幾個「廟街歌王」由此這二十年要找一首「半斤八O做到隻積咁嚗芊v一類之全民流行曲,難矣,加上各類電子媒體紛紛興起,歌唱界再難出現梅艷芳、徐小鳳劉、德華、張學友等之天后天皇了。
六十年代電台DJ大紅紅過大明星,尹芳玲、李我、黃天朗等不少「播音皇后」、「播音皇帝」湧現,近些年要成為紅DJ實不容易,而網絡微博人比藝人更紅的也不奇,很多藝人也要借助網絡微博助打知名度,由此可知整個社會流行生態已改變,在這半世紀間我們不知不覺走過了三代。
做歌唱者和TALK SHOW相聲類談話藝術者如此這般半世紀來都缺少演出場地,北方尚有天橋市集茶館歌座,我們南方則除了間中有些茶樓歌台就只有街頭賣武。香港有些消費甚高的夜遊場合「夜總會」提供演唱場合,但絕非市民大眾消費處,到現在連這類的「夜總會」也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