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隱寺被眾多人認為是天地會發源地。 作者提供圖片
盧一心
去高隱寺,自然是為了探訪天地會發源地,一直以來,它都是一個謎。
車子翻山越嶺,有如遊走在大山唇邊或古樹枝頭上的一隻甲殼蟲。面對如此自然,頓覺人之渺小,又悟到生命之珍貴和偉大,不朽的山水締結永遠的神奇。
高隱寺位於福建省平和縣大溪鎮赤安村的天馬山麓,距靈通風景名勝區15公里處,其被眾多人認為就是天地會發源地。高隱寺與詔安、雲霄相鄰。據《高隱寺石碑記》載,天馬山「山本高而連雲霧,更與天際;林本密而綴煙雨,則接地陰」,有「林壑之勝」。來到這裡,沿途你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裡堪稱秘境,縱有千軍萬馬也難將其圍剿,確實是像天地會這種民間組織發祥的好地方。
天地會,又稱三點會、三合會、小刀會等,統稱「洪門」。是清代重要的反清復明組織,廣泛傳播於閩、廣、贛、湘、川、桂、雲、貴、台及海外華人社會,據傳,如今海內外洪門弟子尚有6000萬人以上。可見,還是個龐大的民間組織。
車子繼續在蜿蜒的山路上奔馳,沿途人煙稀少,偶有小村莊也好像只是一種點綴。忽然眼睛一亮,前面竟出現一座嶄新的村莊,白牆紅瓦,窗明几淨,棟棟林立,既搶眼又覺突凸,還很新奇,心下暗想,在如此偏遠、人煙稀少之地何以有如此亮眼的新村,恍如世外桃源一般?據了解才知道,原來此處曾是某省領導當年掛點的行政村,恍然一悟,報之莞爾。車子經過之時,留意觀察了一下,發現大多為空房子而已,少有住人,當地年輕人大都出外闖蕩江湖去了,也不奇怪。
車子經過該新村之後,又繼續在蜿蜒的山路上,四周原野蒼茫,綠樹與雜草相擁,田𣿫與馬路交錯,互為輝映,也是野趣十足。沿途令人感慨之處還在於,如此偏遠山野之地,又是如此人煙稀少,竟有一條寬暢的水泥路穿過。而這無疑要歸功於坐落於裡面的那座高隱寺,也就是天地會發源地的存在。不過,時至今日,天地會發源地之謎還是撲朔迷離的。
直到1996年,高隱寺又發現了一批珍貴文物,其中有天地會印鑒二方、寶劍一把、神像三尊、壁龕一塊、條幅四幅、《會簿》數冊等。《會簿》中不僅記述天地會「五祖」逃難結義的經過,還記述了天地會骨幹分派各省發動起義的部署內容。其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萬道宗主持五祖上巖關聖帝君前立會,約定暗號,令旗寶劍,後五祖在三點地上仙巖、高隱巖、長林巖三合會。眾僧密拜立天地在高隱巖,後分開各省召集起義,暗立會名天地會……」無疑,這批文物又為高隱寺是天地會發源地提供了有力佐證,也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是必然的。
關於「五祖」,據說就是創辦天地會最早的五兄弟,他們都是屬於南少林弟子,分別是: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他們就是後來民間傳說中的「南少林五祖」,或「天地會五祖」。他們因追隨河北總兵蔡祿(道宗的拜盟兄弟萬七)謀叛反清事洩,蔡祿父子皆被擒殺,他們逃出來後來到閩南,找到在詔安長林寺當住持的盟伯萬五道宗,從而重置盟壇,萬五道宗與眾兄弟徒子插草為香,拜立天地會——借「康熙負義火燒少林」,再次秘密地祭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正因為如此,萬五道宗被認為是天地會主要創始人,有史實依據。
萬五道宗又稱達宗、無智宗公、慈光、萬達道宗禪師、老萬和尚、老萬師傅、萬雲龍,俗姓張,福建省平和縣小溪後巷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死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享年89歲。萬五道宗早年出家,後修行於詔安長林寺,長林寺與高隱寺「相距七八里,逕接逶迤」,兩座寺廟都是當年天地會僧從秘密活動的主要據點。按《會簿》中記載,道宗所住持的長林寺在詔安縣境,此處也就是天地會的軍機要地,上仙寺(關帝廟)是天地會五祖當年逃難結義之地,而高隱寺則是天地會英雄插草為香,拜立天地會,然後分赴各省起義的一次大聚會會所,所謂「乾馬喧天」、「高隱長林高仙三合會」石刻即出自於此。
有關萬五道宗名號的由來,據史料記載是這樣的,明崇禎年間,道宗與萬禮(即張要,平和縣小溪人)、郭義(詔安縣官陂人)、蔡祿(雲霄縣下港尾人)等人,「謀結同心,以萬為姓,推要為首,時率眾統據二都」(《台灣外紀》),史學界習慣稱萬禮等人為「以萬為姓集團」。道宗隨堂兄萬禮參加此次聚義,因排行第五,故稱萬五。這也是為何天地會「五祖」會南下找萬五道宗結盟,而萬五道宗也願意與他們插草為香,拜立天地會,為兄復仇並繼續反清復明大業的原因。萬五道宗與清廷有國仇家恨,又有反清復明之志,早就「秘密結社,長期鬥爭」,難怪一拍即合。關於這方面,有盧若騰的詩《贈達宗上人》為證:「君家兩俊傑,異地卻相謀。/以爾津梁法,為人帷幄籌。/心惟存選佛,骨不羨封候。/軍旅喧闐處,長林未改幽。」這首詩可貴之處在於點明達宗(即道宗)是萬禮之弟,為長林寺僧,而且大智大勇,非一般俗僧可比。事實上,萬五道宗在詔安銅山、廈門期間,和隆武浙江巡撫後依鄭成功的盧若騰交往相知,又和鄭成功本人及其部曲洪旭、黃廷、張進等人交好,得其協助,才修建了詔安的長林寺和銅山的九仙巖觀音堂外殿,自稱「長林寺開山僧」,這首詩也因此成了考證萬五道宗和天地會的重要文獻。當然,相信還會有更多天地會文物被發掘、整理和研究出來,這是必然的。
在洪門秘籍中,有一則關於天地會緣起的傳說:康熙年間西魯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將俱無退敵之策,於是發佈榜文,徵集全國英雄好漢往征西魯。榜文傳至福建,少林寺僧128人連夜趕赴京城,奏請願征西魯。他們在神將「六丁六甲」的幫助下,一舉打敗西魯,凱旋京城。康熙欲給以封賞,眾僧謝絕,仍歸少林寺清修。甲寅年,有人誣陷眾僧於征西魯時通敵叛國,康熙不審真偽,便派兵以焚香為名,前往少林寺,將寺廟焚燬。僧眾大多慘死,僅餘18人被神將所救。在逃亡的途中,又有13人被清兵所殺,劫餘5僧逃至廣東惠州,遇萬雲龍及幼主朱洪竹、軍師陳近南,於七月二十五日丑時一同結拜,以萬雲龍為大哥,是為天地會之緣起。於是,洪門天地會便尊萬雲龍為始祖。萬雲龍即萬五道宗。
還有一種說法,有人認為,天地會創始人為福建雲霄高溪僧人萬提喜。而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姚大羔等所立《會簿》中,稱萬雲龍為「師尊萬提喜,法號曰雲龍」。在廣西田林縣發現的洪門秘籍楊氏抄本中,則稱萬雲龍「姓萬名提喜」,「道號雲龍」。可見,無論是萬五道宗還是萬雲龍,又或雲霄高溪僧人萬提喜,其實都是同一個人。至此,關於天地會創始人之謎可以說已經解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