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等與18區區議會正副主席開會,闡釋新增骨灰龕選址。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全港18區「區區有骨灰龕」政策下的最後一批龕場選址昨日公布,分布在6區共7幅用地,包括紅磡暢行道6號殯儀館內空置員工宿舍、大埔船灣前堆填區西南角(近高爾夫球場)、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等用地(見表),令全港18區共24幅骨灰龕用地能提供數十萬個龕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日與18區區議會正、副主席開會,講解關於規管私營骨灰龕的政策及選址安排,獲得大部分出席人士的支持。他在會後指出,選址盡量遠離民居,減低對民居的影響,但當局仍要詳細分析興建骨灰龕的選址對環境、交通及附近居民的影響,暫未有具體落成時間表。
繼去年公布首2批位於12區共17幅的骨灰龕用地選址後,當局已初步選定第3批、分布在6區的7幅選址,供發展骨灰龕用途,估計18區日後可提供合共數十萬個骨灰龕位。周一嶽指出,18區選址的面積不一,其中以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的地方最細,估計可容納不多於1,000個骨灰龕位,荃灣、大埔及元朗區則較大,將可興建逾萬個骨灰龕位,有與會人士建議當局在郊區地方再增加更多骨灰龕用地,當局表示會跟進研究。
暫未有動工具體時間表
周一嶽指出,當局會就每個選址對環境、交通及附近居民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落實後再向每個區議會解釋,爭取支持。他表示,要待詳細研究結果公布後,才可決定哪區先行及何時動工,暫未有具體時間表。他說:「希望部分選址,今年可以先向區議會提交建議,以作這方面的討論。」
周一嶽表示,每區選址都有特色,並會盡量遠離民居,且現時骨灰龕的設計可以令觀景不受影響,甚至有可能令觀景更勝以前,最大影響反而是交通配套。他說:「九龍城的(骨灰龕位)數字並非太多,應該不會影響交通,但其他地區,我們一定需要了解是否需要就道路或其他公共交通配套作出研究,包括鐵路及巴士站等方面。」
下半年諮詢龕場發牌制度
食物及衛生局去年7月就骨灰龕政策檢討進行的公眾諮詢顯示,大多數市民均贊同每個地區都應承擔骨灰龕設施的責任,並支持當局設立發牌制度加強規管私營骨灰龕。周一嶽指出,社會人士大致認同當局現時的路向,但不同界別對發牌制度的規管範圍及力度,以及如何處理新法例生效前已存在的私營骨灰龕,均持有不同意見。
周一嶽指出,當局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以凝聚社會共識,並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就更詳盡的發牌制度框架及將來立法的細節,展開第2次公眾諮詢。
他提醒市民,若有意購買私營骨灰龕位或放置先人骨灰於私營骨灰龕,應向相關經營者索取完備資料,以查核該處是否符合所有法定規定,並了解骨灰龕停止營運時,營辦者如何處理受影響的消費者及使用者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