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有學者認為市建局推出的「需求主導重建計劃」有一定吸引力,將舊樓的重建價值交由業主決定,當局可以達到既定目標,又不必予人強行收樓的印象,而且業主亦可以有多一個選擇。不過,有測量師就估計未必能吸引到小業主,因為私人市場出價更慷慨,有可能高於同區7年樓齡的樓價。
潘永祥:當局不必負強行收樓惡名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需求主導重建計劃」是給舊樓業主多一個選擇。他指出,過往市建局收樓經常被指只考慮賠償價值而不考慮重建價值,對業主不公平,現在將主動權交給舊樓業主,他們可自行因應樓宇的重建價值而決定是否參與計劃。「對當局來說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舊樓重建,改善社區,只不過現在樓宇的重建價值由業主決定。」而且主動權在業主手上,當局不必負上強行收樓的惡名,他認為政策可行。
潘永祥續稱,400平方米的地盤面積是基本要求,「低於這個面積好難重建,這是合理的基本要求。」他不認為獲得3分之2業權同意會有困難,「只要重建價值高,又有人肯牽頭,應該不難。」而且比例亦算合理,若少於此數,日後有爭拗的時候就會因比例太接近而出現拉鋸戰。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成員黃錦星對計劃十分支持,他表示,「需求主導重建計劃」是一個新的重建策略,是因應社會主流意見而作出的部署,不過他認為計劃是否成功,要等見到初步成效,屆時再作檢討。
陳超國:發展商出價超7年樓齡
但第一太平戴維思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巿建局的計劃未必可吸引舊樓小業主出售業權,因為不少發展商的出價更為慷慨,「若聯合售予發展商,他們所收到的款項是高過7年樓齡的樓價,相反若地積比率已用盡的地盤,售予發展商就沒有太大的『著數』,在這個情況下,以7年樓齡的樓價售予巿建局,就是一個最高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