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功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普萊契(Terry Pratchett,1948-)、威爾森(Jacqueline Wilson,1945-)、達爾(Roald Dahl,1916-1990)、羅琳(JK Rowling,1965-)、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以上是英國「大閱讀一百」(Big Read 100)入圍百大作品的首7位作家。
他們全都是極優秀的文學家,但是,居然有一個文學大獎是他們全都沒得過的。聰明的各位可以猜到是甚麼獎項嗎?
對,就是被譽為文學獎之最的諾貝爾文學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為甚麼他們全都不獲垂青呢?首先須知道,文學諾獎在二十世紀才開始頒發,因此1870年逝世的狄更斯和1817年逝世的奧斯汀都不可能獲獎。至於其餘5位,普萊契、威爾森、羅琳現在只有40餘至60餘歲,尚算年輕--文學諾獎的平均得獎年齡是60餘歲--因此尚有機會;達爾已亡,他沒拿過諾獎是一些人感到驚訝以至失望的。
最離奇的是哈代:他在1928年才逝世,在世時的小說和詩歌都已享負盛名,更幾乎連續20年獲得提名,為何沒得過獎呢?一個估計是關乎諾貝爾在遺囑中訂下的文學獎得主準則:to the person who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shall have produced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 of an idealistic tendency(頒予文學界的一位人士,他創作出最具理想主義傾向的傑出作品)。哈代的作品被指缺乏所謂idealistic tendency,因而無法獲獎。
百大名列第8 曾獲文學諾獎
今天介紹排行第8位的作家曾拿過諾貝爾文學獎,那是在1962年。他有兩本小說入選百大,尚有1本入圍二百大,而3本作品--The Grapes of Wrath(《憤怒的葡萄》),Of Mice and Men(《人鼠之間》,舊譯《鼠與人》),East of Eden(《伊甸園東》),全都很著名。各位猜到是哪位作家嗎?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3部作品的排名是--第29位:《憤》,第52位:《人》,第133位:《伊》。
諾獎的讚詞(citation)說,頒獎給他是for his realistic and imaginative writings, combining as they do sympathetic humour and keen social perception(表揚他的作品既寫實又創新,兩者結合,幽默而富同情心,並對社會洞察入微)。
《共和國戰歌》取憤怒葡萄
《憤怒的葡萄》在1939年出版,1940年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故事描述葡萄園工人如何因遭到資本家剝削而感到憤怒,而英文書名Grapes of Wrath取材自一首大家可能都懂得唱的《共和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由美國作家Julia Ward Howe填詞,開首是這樣的: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of the coming of the Lord(我的雙眼,已經看見,上主光榮降臨):/ He is trampling out the vintage where the grapes of wrath are stored(他正踐踏,憤怒葡萄,貯藏起的收成)。
民族詩唱出《人鼠之間》
《人鼠之間》是中篇小說(novella),在1937年出版。英文書名Of Mice and Men同樣有典故,那是源自蘇格蘭民族詩人伯恩斯(Robert Burns)詩作To a Mouse的一句:The best-laid schemes o' mice an' men / Gang aft agley;用現代英語,即是:The best laid schemes of mice and men / Go often askew;譯作中文:鼠與人籌備的最佳計劃 / 通常都好事多磨。故事正充分表現了這份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