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電影資料館放映中聯電影公司五六十年代影片,一套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作品展現人前。
近日看了吳回導演一九六零年作品《雞鳴狗盜》,有吳楚帆、張瑛、紫羅蓮、容小意、林坤山,講吳楚帆是個樂觀而有情義的人,老婆死了,為養一對小兒女,因窮變為宵小。有次摸入了容小意的豪宅,正「作業」之際,無意聽到容小意和張瑛這對「姦夫淫婦」對話,原來他們是學生時代戀人,後逼於環境,容小意給富商林坤山包起做外遇,且有字據在林手,容無法脫身。張瑛混入林的公司做主任,希望偷出那份字據,擺脫林的魔掌,跟容小意結婚;見吳楚帆身手了得,便找他和好鄰居紫羅蓮幫忙。幾經波折,終於把販毒頭子林坤山繩之於法,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電影我以前在深宵電視看過,覺得很爆笑,但那時錯過了首尾兩段。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吳楚帆晚上「下班」回家,只有幾歲但已扛起一頭家的女兒,在給爸爸送上熱茶和拖鞋之後,向他要家用:她用塊小木板,寫上明天要的使費,如米錢、弟弟的牛奶錢、麵包錢等,共廿八塊多。吳楚帆問,為甚麼麵包要這個數目呢?女兒說,我和細佬,早上每人一個麵包做早餐,共兩個,中午又每人一個麵包,又兩個,晚上爸爸你回來了,我們每人一個麵包做宵夜,共三個,每個麵包一毛錢,即是多少多少錢啦。於是觀眾不但知道當時的物價,還記起一天三餐吃麵包的日子。
中聯精神是以嚴謹的態度,創作主題健康的優質電影,提倡互助互愛、不畏強權,真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過我覺得他們的電影好看,不在於主題而在於表達。例如上面的父女戲,既道出生活無錢不行之艱難,也從女兒為父親解領帶、拿拖鞋、煲涼茶等瑣事,看出沒有媽媽的家,父女的親密。我們小時候,人人都會自動自覺為阿爸拿拖鞋和搥骨,現在的父親,怕少有這種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