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琴淵表示,陳家樓上有「劏房」,懷疑天花不勝負荷而塌下3大塊石屎落在餐桌位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郝君兒)香港舊樓「劏房」問題嚴重,恍如鬧市中的「計時炸彈」。舊樓業主陳伯懷疑因樓上單位「一分為四」而影響樓宇結構,家中天花三大塊石屎於上周五脫落,並擊中客廳餐桌位置,幸未傷及家人。在民建聯灣仔區議員鄭琴淵協助下,陳伯雖已聯絡屋宇署調查,但「劏房」單位住戶堅拒開門,令屋宇署人員無法入內搜證。陳伯需自行維修,清拆家居「計時炸彈」。他不滿「劏房」業主出租賺大錢,他深受其害還要自掏腰包進行維修,狠批當局無力監管,憂慮最終「塌石屎變塌樓」。
擊中餐桌 受害人反需維修
塌石屎單位的業主陳伯已經80歲,與兒子同住。兒子陳先生表示,樓上單位約4年前出現「劏房」,兩年前天花嚴重滲水時,已懷疑與「劏房」有關,當時自費維修了事,但其後天花油漆脹起,至上周五突然在餐桌位置塌下三塊一呎乘兩呎的石屎,幸當時並非開飯時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陳先生不滿現時屋宇署不能入屋搜證,只叫陳家自行維修;屋宇署無法進行搜證,也無法證明塌天花與「劏房」有關,日後難以追討。他坦言,家人收入有限,樓上單位出租賺取豐厚利潤,陳家卻不時要自費維修,而且維修後又再現新問題。維修費用以外,陳先生亦憂慮「劏房」影響全幢大廈結構安全,憂慮「塌石屎變塌樓」。
鄭琴淵表示,昨收到陳先生求助即時聯絡屋宇署,署方亦派員到場,並到陳家上層單位了解,惟該單位內的住戶堅拒應門,最終屋宇署也無計可施,只能消極地在門外貼上通知要求業主主動聯絡。面對家居「計時炸彈」,陳伯只有自掏腰包先行處理,但不肯定最終是否能夠追討相關維修費用。
公司持物業 頻轉名難追討
鄭琴淵坦言,灣仔區舊樓林立,全區逾2,000幢物業中50%樓齡超過30年,不少單位被業主改裝為「劏房」,其辦事處平均每年均會收到約20宗與「劏房」單位為鄰的居民求助,縱使聯絡屋宇署介入調查,但最終不是「劏房」業主採取迴避態度堅拒「現身」,令屋宇署未能採證,就是以有限公司名義持有單位的業主,不停轉名拖延入稟程序,令居民追討無門,過去曾有求助市民入稟追究「劏房」業主,結果業主半年轉名3次,玩弄法律程序,令入稟者無計可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