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
我們要注意歐美國家對華「金融合作」政策中的一種動向,那就是強調外在形式上的「對等」!比如,允許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同時,美國政府卻施加壓力要求中國也應該盡快開放本國的資本市場。並聲稱只有這樣才是雙方加強合作的誠意表現。為此,如果我們對這種做法全盤接受,而不考慮國情,那很有可能造成的結果是抑制我們擅長的比較優勢,而幫助了別人在華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獲取不對稱的合作利益。
比如,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因為缺乏品牌效應,人力資本、商業網絡、美國文化等軟實力,所以,很難與美國本土的機構和企業進行「公平的」競爭。相反,美國來華的金融機構等,有很好的全球網絡,有熟知中國本土文化和體制的優秀華人留學生,有長期海外商務運作的豐富經驗,更有得天獨厚的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支撐這樣鮮明的比較優勢,所以,一旦資本賬戶對外開放,他們就會利用中國巨大的社會儲蓄資源,利用我們薄弱的金融監管體系和不成熟的金融發展階段,進行「無風險套利」的投機。我們不能指望在一個監管體系不盡完善的環境下,美國的金融機構會以身作則,弘揚規範,摒棄獲取不義之財的誘惑。
尤須注意合作對象與內容
在金融合作戰略上,我們尤其要注意合作的對象與合作的內容,一定要注意保護中國經濟自己的利益。比如,當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目前還處在世界低位的狀態,社會保障體系還無法做到排解後顧之憂的地步,中國的消費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的時候,中國金融業與美國金融業對等的合作和開放,不可能會產生像美國一些學者所認為的那樣,會大大提高中國百姓的消費水平,從而改變現在中國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方式。
相反,這種對等的金融合作很可能會導致80年代後期日本泡沫經濟時代那樣的狀況,國內產業不斷空心化,資產泡沫嚴重化的格局。而沒有世界貨幣主導權的人民幣因為會被市場一時間過度地熱炒,所以大大增加了具有貨幣主導權的歐美資產迅速回流所帶來的巨大的市場風險。為此,我們一定要謹慎在結構調整完成前和由此帶來的新的增長方式確立之前對外金融開放的節奏。
應加強與美債權國之間合作
中國目前應該加強和大量對美的債權國之間的金融合作,尤其是動員這些國家合作建立美元離岸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把美國納入進來,增強它與美國在岸市場的開放度和一體化的進程,這樣做能夠大大降低中國存量美元資產的投資壁壘,能夠大大提高中國在海外金融合作機制上的話語權,而避免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匯率市場化、資本賬戶自由化的挑戰。同時,其他美元債權國也能利用中國巨大的美元儲備資產所支撐的美元離岸市場,來提高今天在美國在岸市場因為金融危機的衝擊無法做到的財富增長的投資能力。
雖然,在東亞金融合作問題上,東盟國家出於自己小國的立場已經提出了青邁協議框架下的貨幣互換機制,也就是說跟美元儲備資產最多、對美元匯率最穩定的中國人民幣互換就等於和貨幣主導權在手的美元進行互換,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這些小國都苦於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確保自己本幣的穩定。另外,日本提出亞元機制和建立在此貨幣機制基礎上的亞洲債券市場建設主要是為了能夠吸納德國的歐元戰略,確保日本的競爭力不會受到美國經濟對日圓匯率的巨大影響而下挫。
中國的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格局,從目前的情況看,很難在這樣的金融合作模式中得到益處,所以,解決中國存量外匯儲備的有效利用計劃如果納入到現在的金融合作模式中,就會大大增加中國參與亞洲和世界金融合作所帶來的利益,也會從某種程度上促使美國在岸金融市場的效率得以改善,從而避免美國在目前以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濫用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金融創新能力的道德風險行為。(摘自孫立堅個人網誌,本報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