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蘇軾與挫折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蘇東坡塑像。 網上圖片

青 絲

 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並獲得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常為之播揚延譽,數年後,蘇軾又於制科考試優入三等,文名一時冠絕天下。入仕之初,蘇軾任鳳翔府簽判,協助知府陳希亮掌理日常事務。到任後不久,一些仰慕蘇軾的小吏便稱他為「蘇賢良」。平日受人恭維慣了,蘇軾不免也有些飄飄然,坦然受之。

 知府陳希亮某日聽到下屬小吏這樣稱呼蘇軾,勃然大怒,當著蘇軾的面下令杖責這個小吏,斥道:「府判官只是協理文案的官員,有何賢良可言?」令蘇軾很下不來台。此後,凡看到蘇軾有驕矜自得之意,陳希亮在蘇軾登門求見時,也是故意拒絕不見。遇到府裡需要齋醮祈福,蘇軾負責撰寫的祈祝小文,陳希亮也是左塗右改,如此往返數次,直至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這才啟用。時間久了,蘇軾認為上司是在無端打壓自己,遂與陳希亮交惡,如果沒有公事往來,他盡量不與陳希亮接觸,即使中元節這樣的重要節日,他也拒絕前往知府官署與上司一同參加節日宴會。

 同時,蘇軾因自己不受上司的賞識而覺得十分痛苦,自感懷才不遇,仕途渺茫。他在詩中寫道:「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抒發自己內心的苦悶與憋屈,以及對弟弟和家鄉的思念之情。後來,知府陳希亮在鳳翔境內建了一座凌虛台,讓蘇軾撰文以紀其盛,心高氣傲的蘇軾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懣,遂將對陳希亮的種種不滿,全部寫入到《凌虛台記》中,以為陳希亮又會像以往那樣,對文章進行大肆修改。沒想到陳希亮看了《凌虛台記》後,哈哈大笑說:「我對待蘇洵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蘇軾就像我的孫子,之所以平日對他如此嚴厲,就是擔心他年紀輕輕卻享有大名,會驕矜自滿,內在涵養不足,這不是我願意看到的事情。」讓人一字不改地把《凌虛台記》刻在石碑上。

 在官場日久,並於新舊黨爭中兩頭不討好的蘇軾,屢遭貶謫,這時他才明白當初上司陳希亮對己的一番苦心。因為像他這種耿直有節、愛憎分明的個性,加之又是少年得志、聲名遠播,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如果總是處在自我虛榮的光環當中,在遭受挫折時,就很難保持一種平和曠達的心態。因此,陳希亮故意對蘇軾進行打壓,一是為了打掉他的驕氣,同時也是讓他在順境中接受一些挫辱,感受人生的無奈,從而培養出一種堅毅的精神,在厄運襲來時,能夠以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

 明白了這一切,蘇軾為已逝的陳希亮作傳:「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或許,人只有經歷過了挫折,才知道於逆境中的歷練,也是人生的一種財富。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似奸惡,實黨爭 (2011-06-21) (圖)
亦有可聞:蘇軾與挫折教育 (2011-06-21) (圖)
豆棚閒話:小議「明明德」 (2011-06-21)
詞話詩說:懶音哥 (2011-06-21)
歷史與空間:唐文治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2011-06-18) (圖)
心靈驛站:美好的秘密是一個人的熏香 (2011-06-18)
文化觀察:高考作文,今年會有幾個零分 (2011-06-18)
文化觀察:韓美林:童心未泯的藝術奇才 (2011-06-18) (圖)
歷史與空間:「贛南文存」的遺珠之憾 (2011-06-15) (圖)
古今講台:「鄉裡」及其他 (2011-06-15)
生活點滴:留住青春 (2011-06-15)
亦有可聞:宋仁宗與枕頭風 (2011-06-15) (圖)
豆棚閒話:端午鬥草 (2011-06-15)
歷史與空間:帝王封官的「潛規則」 (2011-06-14) (圖)
人文世相:歌德與開元宮人袍中詩 (2011-06-14) (圖)
來鴻:Chinglish (2011-06-14)
古典瞬間:官場動物張說 (2011-06-14)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談中國畫中的題跋和印章 (2011-06-11) (圖)
生活點滴:何處覓粽葉 (2011-06-11)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