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唐文治
——游離於主流教育形態之外的特色辦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訪問學人 谷曙光
中國傳統文化學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近三十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對於傳統文化學術的重視和強調開始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傳統文化升溫的重要表徵之一就是毀譽參半的「國學熱」。「國學熱」表現在諸多方面,而近年來不少大學重建國學院、開設國學專業、進行正規的國學科班教育,無疑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表現。
其實,在民國時期,就有不少以國學(即傳統文化)為教學和研究中心的學校,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下文簡稱「無錫國專」)是其中特別突出的成功典範。研究、回顧無錫國專的辦學經驗、得失成敗,無疑對今日大學開展國學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無錫國專創辦於1920年,最初校名為「無錫國學專修館」,1927年改為「無錫國學專門學院」。在經過教育部審查批准立案後,1930年正式更名「私立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抗戰期間,無錫國專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在桂林、上海兩地辦學。抗戰勝利後,學校在無錫復校,1949年改名「中國文學院」。不久,中國內地大學掀起空前規模的合併調整大潮,無錫國專被取消建制,在教育史上徹底消失。
衡量一所學校的辦學業績和成敗最重要的標準莫過於人才的培養,培育傑出人才是所有學校的永恆追求。無錫國專辦學前後三十年,曾在學校就讀的學生大約有一千八百人,規模雖然不大,但卻培養出大批研治傳統文化的傑出人才,如王蘧常、唐蘭、吳其昌、蔣天樞、錢仲聯、魏建猷、馬茂元、周振甫、吳則虞、吳孟復、王紹曾、馮其庸、湯志鈞、姚奠中等等,均為文、史、哲研究領域中的出類拔萃者。我們甚至可以說,無錫國專是民國時期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一個傳奇。
筆者查找並研讀了很多有關無錫國專的文獻史料,強烈感覺這所學校之所以能在民國教育史上佔一筆之位、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關鍵在於「特色」二字。堅持特色、有別於常,游離於主流教育形態之外的自主辦學之路,是無錫國專的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談無錫國專,不能不談談學校的靈魂人物——唐文治。這所學校前後三十年,嚴格意義上只有唐文治一位校長。唐文治(1865—1954),字穎侯,號蔚芝,別號茹經,江蘇太倉人。曾從王紫翔受性理之學,又肄業於著名的南菁書院,向時稱東南經學大師的黃以周問學。28歲中進士,歷任戶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商部、農工商部的主事、章京、右丞、左丞、侍郎、署理尚書等。兩次充隨員,出訪日、英、法、美等國。
唐文治辦無錫國專,以「正人心,救民命」為辦學理念。唐氏《茹經先生自訂年譜》云:「吾國情勢,日益危殆,百姓困苦已極。此時辦學,必當以『正人心,救民命』為唯一主旨。務望諸生勉為聖賢豪傑;其次,亦當為鄉黨自好之士,預貯地方自治之人才……他日救吾國、救吾民,是區區平生之志願也。」其實,唐文治早年是主張實業救國的,可是後來,他日益覺察到實業技術只是淺表層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品行。他在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十屆畢業典禮時發表訓詞云:「中國最要者,在造就領袖人才……欲成學問,當為第一等學問;欲成事業,當為第一等事業;欲成人才,當為第一等人才。而欲為第一等學問、事業、人才,必先砥礪第一等品行。」中國古代有個詞叫「道德文章」,又說「蓄道德而能文章」,總之對於古代士人而言,修德是第一要緊事。所以,唐文治治校強調品行,乃承繼了古代育人的傳統,抓住了根本要害,值得肯定。試看現在大多數學校,皆已「技術」、「實務」為育人要義,已經暴露出嚴重問題,漸有積重難返之勢。回顧一下唐文治的辦學理念,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當下一提國學,有人就覺得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其實這是誤區。早在民國時的無錫國學,辦學者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國專的組織大綱裡說:「研究本國歷史文化,明體達用,發揚光大,期於世界文化有所貢獻。」請看,這是多麼明晰的辦學目標?狹隘嗎?自閉嗎?攻擊國學者,請先研究歷史,讓事實來說話。
校訓、校歌往往是一個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理念的直接反映。無錫國專的校訓、校歌都是唐文治親撰,頗能體現作為一校之長的唐氏的教育思想。校訓曰:「作新民」。校歌詞曰:「五百載名世生,道統繼續在遺經。乾坤開闢,學說何紛紜?惟我中華,教化最文明。上自黃帝迄孔孟,先知先覺覺斯民。大道行,三代英,我輩責任詎敢輕。勉哉勉哉!儉以養德,靜以養心。建功立業,博古通今,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很難想像,儒學色彩如此濃郁的歌詞,竟是民國時期大學的校歌。但唱了校歌後,覺得歌詞誠能激勵青年學子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之心、責任之心,讓學生油然而生建功立業之壯志,比起很多不痛不癢的校歌,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唐文治辦學,有別於任何大學文、史、哲系科的教學模式。唐本人曾長期在舊式書院求學,非常熟悉書院的辦學模式,他似乎有意要以書院模式為主來辦國專。國學專修館時期的學規云:「通經學、理學,以究古今之奧坊……明史學、政治學,以達外內之情,定期為文以驗之。」(《無錫國學專修館學規》)經學、理學是根基柱石,史學、政治學旨在經世致用,而發為文章乃是最直觀的表現和檢驗。
唐文治的辦學是成功的,無錫國專在民國教育史上、於致力成為特色鮮明這一理念上取得斐然的成績;與此同時,無錫國專又是個「異數」。因為在現代大學制度日益深入人心之際,它以中國傳統書院為基礎,走出一條獨樹一幟的特色辦學之路,並且成為研究辦大學如何繼承固有傳統、中西結合的一個活標本。當前,中國大學開設國學院,已形成一股潮流,但是如何辦學、如何培育人才,卻似乎沒有公認的綱領、理念。唐文治和無錫國專走過的道路,是否能給我們點滴的啟示?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