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詩禮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詩禮銀杏」是孔府宴會用的名菜之一。 網上圖片

戴永夏

 山東曲阜的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是孔子的嫡系長子、長孫世代居住的府第,素有「天下第一家」之稱,也是最具東方文化傳統的「詩禮之家」。由孔府歷代名廚精心創製、逐漸形成的「孔府菜」,是中國著名的官府菜之一,也是中國飲食餚饌中的極品之作。它不但風味獨具,而且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尤其「詩禮銀杏」等傳統名菜,既是美味,又是「美文」,詩禮相諧,含義深遠,可謂典型的「詩禮菜」。

「詩禮銀杏」傳家風

 「詩禮銀杏」是孔府宴會用的名菜之一。它的寓意,來自孔子教子的故事。據《孔府檔案》記載:孔子為了教子學詩習禮,曾對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主。」此後這教誨便成了傳世經典,孔子的後裔也自稱生於「詩禮之家」。

 至宋代,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又在孔廟內建了一座「詩禮堂」以作紀念,並在堂前栽了兩棵銀杏樹。

 「詩禮銀杏」這道菜的主料銀杏,就取自「詩禮堂」院內的銀杏樹。這兩棵樹雖歷經千年滄桑,至今仍枝繁葉茂,蒼勁挺拔。特別是那棵雌銀杏,蓊蓊鬱郁,濃蔭半院,年年果實纍纍。而這些果實也不同尋常,不但胖大飽滿,而且香甘異常。孔府的廚師將樹上的銀杏摘下,趁鮮去除外殼及果內脂皮,將果仁放入開水鍋中汆過,除去異味,放入白糖、蜂蜜調製的湯液中,煨至酥爛時盛在盤中,謂之「蜜臘銀杏」。當這道菜端到宴席上時,菜呈琥珀色,口感酥軟香甜,鮮美異常,且有開胃健脾、醒神明目等功效,很受賓客歡迎。但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卻對此菜不甚滿意。他認為菜的味道雖好,但菜名卻帶淺陋。經了解,銀杏取自孔子「詩禮庭訓」故地,於是便改名為「詩禮銀杏」。此名一改,便寓意大增,既可藉以紀念先祖「詩禮垂訓」,又可借銀杏長生不老之意表達孔子家族「詩禮傳家」的世代不衰,這道菜也因此名聲大振。

「陽關三疊」送別清

 「陽關三疊」又名「三層雞塔」、「九層雞塔」,也是孔府菜中的名菜。它是將雞脯肉砸成肉泥,加入蛋黃、精鹽、味精、料酒、蔥椒等作料,再用嫩白菜葉分隔疊為三層,放進油鍋炸而食之。這道菜色澤金黃,吃起來外酥裡嫩,鮮香適口,一般多用於餞行宴會,以此表達主人的送別之情,預祝客人旅途順利。它的菜名和寓意,都源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詩後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送別的名曲,謂之「陽關三疊」。此菜還有一種做法是,精選蝦肉、魚肉、雞肉配以海帶,疊為三層,形成三種顏色,即所謂「陽關三疊」。而這三種顏色即代表「三戒」,其意出自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的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御筆猴頭」帝王墨

 「御筆猴頭」是孔府廚師選用「八珍」之一的名貴原料猴頭蘑為主料,配以雞茸等製成毛筆形狀,經清蒸後而成的菜品,它也是孔府的傳統宴席名菜。孔府滿漢大宴中,最精彩的菜品有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二十四珍,而「御筆猴頭」就是上八珍中的一珍。

 「御筆猴頭」造型奇特形象,寓意深刻。所謂「御筆」,即古代皇帝批閱公文所用的筆,歷史上也稱皇帝墨跡為御筆。由於孔家的特殊地位,孔府、孔廟、孔林內保存了數量眾多的歷代皇帝所賜的筆墨真跡。以「御筆猴頭」來喻示這些帝王御筆,既能顯示孔府的收藏宏富,亦可提升「詩禮之家」的社會地位。

「帶子上朝」顯殊榮

 「帶子上朝」又名「百子肉」,是一道反映衍聖公府特定門第的典型菜。清光緒二十年(1894)慈禧過60歲生日時,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攜妻陶氏隨其母帶彭夫人進京為慈禧祝壽。當他們返回曲阜時,族長特地設宴接風。內廚為討好衍聖公,以五花豬肉、蓮子等製作了一道名菜,取名「帶子上朝」,其義是頌揚孔氏家族自明代就有的攜子面君的殊榮。此菜功於火候,肉香與蓮子的清香融為一體,酥軟香甜,爛而不糜,肥而不膩,入口則化,故深受人們歡迎。

 「帶子上朝」的另一種做法是用一隻鴨子帶一隻鴿子,炸製蒸煮後,一大一小放於盤中,澆上湯汁而成。這也是宴席上的一道大件菜,其寓意更加形象明確。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歷久彌新的《十老詩選》 (2011-06-28) (圖)
古典瞬間:愈老愈學 (2011-06-28)
亦有可聞:「詩禮菜」 (2011-06-28) (圖)
開卷有益:亂世真君子 (2011-06-28)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論曹聚仁及其國學研究 (2011-06-25) (圖)
豆棚閒話:身邊人 (2011-06-25)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25)
文化觀察:一個好男人的必修課 (2011-06-25) (圖)
歷史與空間:宰相肚裡難撐船 (2011-06-22) (圖)
古今講台:買單.搞定 (2011-06-22)
古典瞬間:歐陽修的治學之道 (2011-06-22) (圖)
人文世相:「衛星」的謊言是怎樣吹上天的 (2011-06-22) (圖)
詩情畫意:辛亥革命百年祭 (2011-06-22)
詩情畫意: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2011-06-22)
歷史與空間:似奸惡,實黨爭 (2011-06-21) (圖)
亦有可聞:蘇軾與挫折教育 (2011-06-21) (圖)
豆棚閒話:小議「明明德」 (2011-06-21)
詞話詩說:懶音哥 (2011-06-21)
歷史與空間:唐文治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2011-06-18) (圖)
心靈驛站:美好的秘密是一個人的熏香 (2011-06-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