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聯會公布研究報告,並提出「公屋為主、居屋為副、私人樓宇作補充」的房屋政策建議。圖為鄭耀棠與吳秋北。 香港文匯報記者謝雅寶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謝雅寶) 行政長官曾蔭權將於10月發表施政報告,交代復建居屋等房屋政策。工聯會昨提出「公屋為主、居屋為副、私人樓宇作補充」的建議,將提交予行政長官參考。工聯會建議,政府將每年公屋建屋量增至約3.3萬個,並承諾輪候公屋「上樓」時間縮短至2年;盡快復建居屋,趕及在4年內推出首批居屋,並調高白表申請人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工聯會會長鄭耀棠承認有關建議是「向政府施壓」,期望當局接納。
工聯會於去年7月向各界收集房屋政策的意見,並整理成一份研究報告,稍後將提交予曾蔭權。鄭耀棠表示,近年私樓樓價不斷飆升,市民置業困難,而公屋的建屋量又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加的申請個案,建議政府增建公屋,加快流轉,及復建居屋,讓市民能夠安居樂業。
「熟地」建居屋 4年可推出
鄭耀棠認為,為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當局可研究動用勾地表及郊野公園內的土地,或填海闢作興建公屋或居屋之用。他續說,若當局物色「熟地」興建居屋,只需4至5年即可推出。
該報告又建議當局優化公屋政策,包括「上樓」期由3年加快至2年;增加「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單位配額;每年公屋建屋量增至約3.3萬個;確保舊公屋經清拆後的土地必須作公屋發展;復建俗稱「中產公屋」的「乙類房屋」,並將入息上限定為一般公屋的2倍,租金是市值的50%,以及設立租住年限。
復建「乙房」助夾心層快上樓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指出,公屋輪候個案持續上升,而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更佔40%,逾6萬單身人士正等待「上樓」,政府必須增建公屋滿足市民住屋需求。他又指,「e房」及「棺材房」等惡劣的住房逐步浮現,反映本港房屋政策的缺陷,因此復建「乙類房屋」既能令夾心階層盡快「上樓」,又能加快流轉,滿足不同階層人士的住屋需要。
報告又提出,復建居屋須由房委會主導,所有居屋單位只可出售予房委會,防止「炒賣」,房委會推售居屋的定價不能與市價掛勾,當局應依據市民的經濟負擔能力定價。同時,調高白表申請人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以2至8人家庭為例,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由2.7萬元調高至3萬元,並由5.3萬元增加至70萬元,綠、白表配額比例維持在6:4。另外,每年居屋供應量維持4,500至6,000個單位。
至於私人樓宇方面,吳秋北認為,政府需支援私樓租戶,包括調高綜援租金津貼至15%;為合資格的公屋輪候人士提供「公屋輪候租金津貼」;增設租戶租金免稅額。鄭耀棠表示,這一籃子房屋政策建議平衡各方利益,對私樓市場不會造成太大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