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實在有很多獨特的地方。恕筆者孤陋寡聞,似乎只有香港的父母會一片苦心,打從子女呱呱落地以後,就利用母語以外的語言與子女溝通。大多數的父母都刻意以英語與孩子對話,加上香港流行英語外傭的緣故,港產小朋友順理成章地一出生便要適應英語,亦出現了少許「中文減低了存在價值」的錯覺。
學語言不應分主次
不用多說,每位香港孩子都不能避免面對英語這國際語言,所以也形成了「英語好,際遇好」的幻象。筆者雖然同意語言非常重要,但不一定要有主次之分。
我們都被安排從幼兒時期就接受正規中英語教育,這教學目標是希望我們從小就培養好運用兩種語言,而不是二選一。同時間學習一種以上的語言對小孩子來說絕對不困難,尤以兩歲這個黃金學習期來說,更加輕而易舉。所以有幼兒語言班的出現,有的1歲至歲半的香港本土幼兒開始學習英語,甚至染指西班牙語和法語等。不過實在不宜太過急進,孩子的吸收能力強,休息需求亦很強。家長如果希望孩子操練好英語或其他語言,最好與母語一同培養,不鼓勵強行與孩子以母語以外的語言溝通。若一些家長自身的英語不好,卻硬著頭皮跟孩子以英語對答,效果可能更差。
興趣主導效果更好
筆者有一些土生土長的朋友,中英語皆流利。皆因他們都有留意外國媒體、音樂或新聞的習慣。這些朋友由始至終都沒有意圖成為一個操良好英語的人,只是他們都將專注力放在西方文化上,久而久之,英語成為他們的生活用語,甚至乎連談吐舉止都滲透點外國味道。同時他們具備良好的中文水平,因為他們沒有刻意避開學習中文,所以他們給別人的第一個印象一般都是「英語良好的香港人」,或許這樣子比起刻意打造一個只懂英語的孩子更好。這個亦是以興趣作主導去學習的一個好例子。
語言有別於一般知識,皆因語言不需牢記,而是透過溝通接觸而吸收,運用時可以轉化,雖有規則但沒有既定的格式。任何人都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的人和事,學習不同語言,但要懂得取得平衡,不能忽略母語的重要性。再說,語言是為溝通和傳遞資訊而發明的,要為小朋友培養好溝通能力,除了語言,亦要同時培養好態度、表達方式、尊重和禮儀等。 ■鄭雅迪 Math Monkey香港教育中心業務拓展經理(andy@mathmonkey.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