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國維。網上圖片
成志偉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是我國二十世紀非常傑出的人文科學大師,他創立的意境說美學體系,不僅在當時的中國獨領風騷,也是領先於當時世界人文科學領域的偉大學術成果。他的名著《人間詞話》,至今仍是學習研究美學的經典讀本。
《人間詞話》第二十六條,有一段廣泛傳頌的精妙文字: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通過深入思索和仔細琢磨,悟出了每個人成就大事業都要經歷的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階段是在上下而求索,歷盡艱苦磨難而不悔,開始見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階段是豁然開朗,終於找到了事業成功的鑰匙,頓時感到,答案原先以為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這三個階段,可以概括為迷惘—求索—頓悟,細細品味,真是人生事業成功無法逾越的三個階段,從哲學角度講,就是人生事業成功必然經歷的客觀規律。
找到這個規律是可貴的,但能尋到這個規律的人,世上不會只有王國維一人。不少學者認為,外國人尼采在談到通向智慧之路時,指出要經過三個階段:合群時期、沙漠時期和創造時期。具體語言不同,卻與王國維之卓見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以為,王國維之過人之處,在於他洞悉了這個規律之後,未用自己的語言予以解析,而是極其自然並巧妙地運用了中國三篇古典詩詞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句子,非常生動形象地闡釋了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談到笫一階段時,他引用了晏殊《蝶戀花》中的句子;第二階段則引用柳永《蝶戀花》中的句子;第三階段,引用的是辛棄疾《青玉案》中的句子。這三段名句,被王國維信手拈來,賦予它們全新的含意,貼切生動地描繪了人們這三個階段的思想感受與心路歷程。可見,王國維精通中國古典詩詞,閱讀過大量作品,並爛熟於心,故能準確地選用其中思維特徵與藝術形象最恰當的傳世名句,寥寥數語,就點透了三種境界,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同時,使得此三境界之說富有鮮明中國特色與濃郁的藝術氛圍,別人難以複製和摹仿,這才是王國維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為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大師,人生三境界說確實鶴立雞群,登上了高峰,對確立他在美學界的泰斗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國維知識淵博,曉古通今,學貫中西。但有時也會百密一疏,出現差錯。王國維熟讀唐宋詩詞,寫作時大量引用詩詞中名句名段,有時就會出現一些引文上的錯誤。即以上述引語來看,也有兩處錯字:第三境中引用辛棄疾《青玉案》時,「驀然回首」誤寫為「回頭驀見」;「那人卻在」誤寫「那人正在」。雖是引文小疵,但作為學者大家,嚴謹態度有時也會打點折扣,此可謂人無完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王國維不幸的結局。他雖然從理論上通曉做事業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艱難,朝著一個目標堅持奮鬥,最終必贏得光明與成功。但在實際處世做人之時,最後居然違拗了自己發現並倡導的成功理論與創新精神,在生活裡遇到不順心、不理解的社會風潮與動盪時,禁不住精神上的壓力,在五十歲那年投湖自盡,令眾人震驚而痛心不已。
看來,自己創立了科學新穎的學說理論,卻不能從自己的行動上去實踐驗證,反而反其道行之,這真是大學問家莫大的悲劇。王國維的短促一生昭告我們,創立新的學說是可貴的,更重要的還在於去實踐。一旦理論與實踐脫節,人生悲劇就不可避免。人在遇到厄難時,不應動搖退縮,而應衣帶漸寬終不悔,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燈火闌珊處看到瑰麗的希望與輝煌,引導我們更加堅定樂觀地生活下去,奮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