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蹤:漫步鹿兒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小鬼的挫衣板」。網上圖片

龔敏迪

 從上海出發,不到一個半小時,飛機就降落在了日本的鹿兒島機場。這個離中國這麼近的原薩摩藩領地,自然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史書上多次出現過的「太宰府」,就離此不遠。一路上難得看到幾個遊客,到哪里都可以定下心來,慢慢享受放鬆的心情。

 從鹿兒島機場向南,兩個半島形成一個海灣,中間還鑲嵌著一個櫻島,島上的火山正噴發著火山灰。宮崎山地裡湧出的清流,在長達六百米的裸露岩石間,切削出一個個中間凹陷的罐狀石頭群,流水就在這種「甌穴」之間,刻畫出脈絡般不規則的水脈,最終彙集成高達十八米的「關之尾瀑布」轟鳴著奔騰而下;海邊斷層岩形成規則的「小鬼的搓衣板」,也是平時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

 在錦江灣擺渡去鹿兒島都城的時候,不免想起了曾經影響過中國近代中國思想界的西鄉隆盛。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就曾跟梁啟超說過:「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西鄉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維新三傑」之一,他和月照在反對幕府統治中受了挫折後,泛舟錦江灣,暢飲高歌後,雙雙投水自殺,結果是月照死了,西鄉獲救生還了。月照留下了一首辭世詩:「一片冰心薩摩月,瞬間映入碧浪中。死不足惜為大君,薩摩灣裡共沉身。」他的另一首詩:「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不復還。埋骨何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也曾經被中國人作為勵志詩,而且訛傳為西鄉隆盛之作。月亮升起來照在靜靜的錦江灣裡,從櫻島火山一側的海面上,延伸過來一條淒美的銀色波光。於是,第二天特地去鹿兒島市內的南洲寺,憑弔了一番月照的墳墓。

 鹿兒島還有一個吸引我的去處,那就是「鶴丸城」遺跡一帶的「歷史文化之路」。文學館、博物館以及歷史資料中心的「黎明館」,都是不可錯過的。圖書館也用不著閱覽證,進去隨意找幾本日本人研究中國的書讀著,正在發現幾處他們看問題的不同角度而興味大增時,圖書館卻過早地在下午五點就關門了,讓人留下幾分遺憾。

 經過西鄉隆盛銅像,走過開了幾朵蓮花的護城河小橋,登上大石頭壘砌的「鶴丸城」遺址,靜悄悄的沒有一個遊人。意想不到的是:城頭上有一棵孔林裡出了名的楷樹。西鄉隆盛曾和另一位「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向伊藤茂右衛門學習過陽明學。所以明治維新時期,中國王陽明的學說,曾經盛極一時,西鄉的座右銘,也是宋人陳亮的話:「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也曾在城山腳下設立私學,除專門軍事技術外還學習漢籍,宣傳忠君愛民思想。隨著私學勢力擴張,他們的政治勢力,幾乎控制整個鹿兒島的基層政權。

 維新志士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但「尊王」的結果,是實行四民平等、廢除俸祿等政策;「攘夷」的結果,卻是和西方殖民勢力結盟。社會利益的再分配新的平衡中,常常是部分上層和下層分攤了必然遭到剝奪的中層利益。於是,原來的依靠力量武士階層,被利用以後又遭到了出賣,西鄉卻要維護他們的利益,為此他不惜想要通過侵略朝鮮等地,讓下級武士們從其他國家的人民身上取得新的特權和資源!而隨著新政權對地方政權的削弱行動,薩摩不平士族與政府軍爆發了激戰,西鄉隆盛也在這場慘烈而無望的激戰中,成了「最後的武士」。

 日本九州神社之多,也可以算是一大特色,剛經過一個神社不久,走不了多遠,又一個神社牌坊般的紅色鳥居出現在了前方,不免讓人猜想:這麼多神社的存在,是不是和當年的方士徐福的到來有沒有關係?正巧遇到照國神社在舉行鹿兒島最大規模的燈會活動,馬路兩邊早就擺滿了各種商家的攤舖,小吃的香味彌漫了幾條街。而燈會上白底色的燈,與其說是燈,還不如說是一排排廣告的燈箱。雖然燈還沒亮起來,馬路上吃小吃的人群已經不少。令人羡慕的是:路面上和其他地方一樣,極難找到一片垃圾;坐上久違了的有軌電車回酒店,見到軌道所經之處,很多地方都是鋪設在草坪上,也讓人心情愉快,當地人說:這樣可以吸收一部分噪音。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湯沈之爭」與清中葉崑劇的衰落 (2011-07-30) (圖)
遊蹤:漫步鹿兒島 (2011-07-30) (圖)
文化觀察:「日本張愛玲」的愛情物證 (2011-07-30) (圖)
文化觀察:說扇 (2011-07-30) (圖)
歷史與空間:抄襲是見不得人之事 (2011-07-27) (圖)
古今講台:盤古不斷變化 (2011-07-27)
人文世相:相 親 (2011-07-27)
開卷有益:關愛自然,保護地球 (2011-07-27) (圖)
遊蹤:在林中 (2011-07-27) (圖)
歷史與空間:李隆基的「經典之戀」 (2011-07-26) (圖)
人文世相:絆倒兩次 (2011-07-26) (圖)
亦有可聞:有選擇的閱讀 (2011-07-26) (圖)
豆棚閒話:避免大面積淪陷 (2011-07-26)
歷史與空間:造神─以城隍神為例說明 (2011-07-23) (圖)
生活點滴:似乎回到故鄉小河 (2011-07-23)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7-23) (圖)
文化觀察:概念中的「衝突」 (2011-07-23)
歷史與空間:緬懷法海奇葩——弘一大師 (2011-07-20)
來鴻:中國優美深邃的荷文化 (2011-07-20)
古今講台:想起盤古氏 (2011-07-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