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盤古開天闢地的情狀,在徐整的《三五曆紀》中是這樣寫的:盤古在「渾沌」的狀態中,生活了萬八千歲。他闢出了天(陽清為天)地(陰濁為地),但天不是一下子就那麼高,地不是一下子就那麼廣闊的。盤古的工作多得很、辛勞得很,也神奇得很。《三五曆紀》寫的是: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盤古在渾沌的環境中工作,環境變化,他也必須變化,依照環境的變化,變化自己,使自己不斷適應新改變的環境,所以他「一日九變」。九的意思不是精確的九,九是數字的最大數,「九變」代表著不斷地變,這樣在不斷的「一日九變」中,終於經歷萬八千歲的長久時間,每天,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終於開出了一個天極高、地極厚的天地來。
有一點不可想像,本來渾沌無一物中,怎麼會出現一個盤古?更奇的是這個盤古不斷開鑿天地,把天開得很高?地日厚一丈,這還沒有問題,盤古踏在地上;但是天日高一丈,一直高上去,這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盤古也跟著一丈一丈的增高。這樣的想像已經是很大膽了,但是還帶來一個更難解決的問題:那麼高大的盤古,也成為天高地厚中的一個大部分,盤古怎樣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怎樣安頓?這時「天去地九萬里」(見《三五曆紀》。盤古也同樣是九萬里那樣高大了。那他怎樣處於這大天地之間呢?難道還天天長下去?)
於是一個更奇麗的想像又出來了,那就是,盤古最後化成為了人類的老祖宗,這是另一段神話,《五運曆年紀》寫的是: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五運曆年紀》是《三五曆紀》的作者徐整著,現在已佚,見不到(全書 )。「黎甿」,即黎民。
盤古就是這樣化為萬物,包括我們人類(黎民以及我們所居處的大地山河)。
這就是個完美的結果了。開出了一個生氣勃勃的天地,有江河山嶽,有風雲雨澤,有太陽,有月亮,因此分出了日夜,也有了四季的變化。大地鬱鬱蒼蒼,有田野,有樹木,人類開始了勤勞的工作,建設了美好的人類社會。人類學會了種植,生活安定下來,豐富起來。一天工作下來,在晚上的𦴩風吹拂之下,仰頭望望月亮、星辰;原來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盤古的化身。盤古與我們親切極了,我們的一呼一吸,一抬頭,一展視,都是在盤古的懷抱之中。我們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怎麼能不永遠想念著開天闢地的盤古。
有意思的是,盤古不只是存在於口頭傳說之中,而且有些地方有盤古的遺跡。在《路史》中,還記載十月十六日為盤古生日。唐末道士杜光庭的《錄異記》說,四川廣都(今四川雙流縣)有盤古三郎廟,很有靈應。
古代傳說,往往還有多方面的系統。像開天闢地,就有另一系列的傳說故事,說女媧補天,止住了洪水,發展了人類社會。現在的「盤」姓如果與盤古有關,「伏」姓應就與女媧有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