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阿桂畫像。網上圖片
青 絲
有一個很有趣的小笑話:老師問一學生,阿房宮是誰燒的?學生驚懼戰慄,答曰:不是我!第二天,學生的父親找到老師,指天發誓說,我的孩子向來誠實,他說阿房宮不是他燒的,就肯定不是他。
這樣的笑話人們通常也就是付之一笑,並不會當真,但實際上,這等看似荒謬的事情,歷史上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且不止一次。據說清軍剛入關的時候,對《三國演義》裡的用兵謀略極為推崇,奉為兵書秘笈,凡是識字的滿人,都熟讀該書。清人況周頤的《餐櫻廡隨筆》載,康熙年間,有個在乾清門值守了三十年的老侍衛,晚年得以外放為荊州將軍,家人朋友都為他感到高興,唯獨他悶悶不樂,想到難過處還潸然淚下。家人問原因,他說:「荊州的地理優越險要,為敵國所必爭,智勇如關羽者,尚且無法據守,只怕我上任不久,荊州就要淪入東吳之手。」任由親友怎樣解釋勸慰,他仍然是茫然若迷,不知醒悟。
類似的笑話在咸豐末年又再度上演。太平軍將領石達開率部進入四川,有滿人御史上言說:「川南的瀘州一帶,必須駐以重兵設防,不然敵軍就會從瀘州渡江,勾結各族蠻夷,再揮軍向內陸進攻,為患不堪設想。如果形成這樣的局面,如今哪裡去找七擒七縱的諸葛亮,領軍平定諸夷呢?」也是把《三國演義》裡的情節當作了現實來談。這份奏折傳開,頓然成為一時的笑柄。
乾隆末年,名將阿桂向乾隆推薦一位刑部的滿人郎中。乾隆問該郎中,福康安、海蘭察二人在外面的聲名如何。郎中答曰:「外面的將士都很佩服二人的將略,把他們比作羅成和尉遲恭。」乾隆為之失笑,將他遣出。因為羅成和尉遲恭都是《說唐》裡的小說人物,拿來比福康安和海蘭察,不倫不類。對此,舉薦的阿桂也很後悔,說:「我看此人相貌豐偉,還以為他很有學問,沒想到只是個沉溺小說之人。」
最荒誕的事情發生在同治年間。蘇州的金箔工匠常年為宮廷提供貼金用器,為了避免從業者過多,形成惡性競爭,工匠們訂下公約,每人必須三年才准帶一個徒弟。但是有不守公約的人,以經辦貢品的名義廣招學徒,收取學費牟利,引起了同業者的公憤。有人說,《岳傳》裡,張浚陷害岳飛,最後被眾將咬死,可見咬死人是無須償命的。於是激憤的工匠,群往不守約者的家裡,一人一口將之咬死。查驗屍體時,傷口竟然有一百二十三處之多,由於難以查清誰是具體的兇手,地方官員最後只得以最先咬人的工匠抵命了事。
古人把讀書不能充分理解應用、錮蔽而不知變通的人喻為食古不化,不管讀什麼書,都應當避免這種情況,而應把「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視為追求的一種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