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許多人都說,中國的文明就是農業文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我們的祖先就有進行長途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文明。商業文明的標誌,中國很早就有了貨幣。原始公社的後期,有虞氏的首領舜,是進行商品交換的專家,傳說舜「作什器於壽丘」(今天的山東曲阜),「就時於頓丘」,「就時」乃看時機和差價,頓丘乃今天河南濮陽。即把自己部落所生產的陶器和生活用具,賣給了缺乏這些生活工具的地方,傳虛(即今山西運城)生產很多食鹽及用品,但是沒有運出去,舜即低價賒數買入,商品販運距離一千多公里。舜知道傳虛之食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掌握了就可以幫助部落興旺,於是,把自己部落的政治中心,從山東曲阜搬到了靠近傳虛鹽地之蒲坂,至今蒲坂仍有舜廟。可見中華的文明,也是商業文明所帶動的。堯舜都是古代的聖人,其實兩人對於振興經濟的作用非常巨大,受到了民眾的擁戴。長途的貿易運輸,使這些領袖人物增加了廣闊的見聞,獲得了更加廣博的知識,使他們的才幹出類拔萃。
中國古代有了物質條件之後,就要有交易的工具,就是貨幣。堯舜時採用珠玉為上幣,生產工具、食鹽也是交易的媒介。到了夏代,把白色的貝殼染黑色為貨幣,到了商代,採用白色的貝殼,五貝串為一串,用繩索綁住,兩串掛在頸上,一串為「貝」,兩串為「朋」,反映了象形文字的特色。到了今天,中國許多和金錢、貿易有關的詞,都有貝字旁。商朝的時候,貿易已經有了規模,城市開始出現,稱為邑,貴族住城中,城中也有「市」及「肆」,列肆成行,是說商品要進行分類,不會混雜,同一類的商品排為行列經營,叫做肆。有專門的官員進行管理,對於斤両、質量都有嚴格的要求,並且收稅。市在城市交通入口的地方,和貴族居住的地方分開,一般在城市的東部、西部,就是購物稱為「買東西」的由來。
城市的設計是四方形,居住區域和貿易區域分開了,這對於環境衛生、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貯藏貨物、活躍經濟、生活方便都有積極的作用。中國的城市建設,很早就注意到城市的經濟活動,擴大經濟體積,善於管理住宅和商業關係的問題。
香港的衛星城市設計,全部抄襲英國。所以,香港的新界北部沒有商業和娛樂區,如果新界居民要到香港的市區銅鑼灣或者旺角購物,交通成本很高,出現了不少新界地區的青年,十八歲也沒有到過銅鑼灣的奇怪現象。新界的就業機會也比港島區低得多。這種同一個城市內的地區差異,完全是城市設計所造成的。香港已經響起了要求開放新界北區作為商業和娛樂的新市鎮的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