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受「瘦肉精」豬肉事件影響,雙匯產品在市場上受到一定影響。新華社
環球資源《世界經理人》雜誌出版人裴克為 (Craig Pepples)
近年來,部分中國企業接二連三的發生失敗案例,導致全球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心下跌。Global Sources旗下《世界經理人》於2011年7月進行了「從失敗中反省」調查 (以下簡稱「調查」),旨在幫助中國企業探求事件本質、分析失敗原因並回歸商業理性,以尋求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和長遠利益的發展道路。
調查顯示,「毒牛奶」事件對中國多個行業及產業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至今仍有60%的受訪者認為「毒奶粉 (蒙牛、三鹿等)」事件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失敗案例,其次還包括「瘦肉精 (雙匯等)」、「富士康員工自殺」及「台灣塑化劑」等。
發生上述失敗案例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部分企業自身存在著各種缺陷,近78%的受訪者認為急功近利的心態、商業道德的缺失讓部分中國企業被自己打敗。可想而知,這些失敗所導致的後果是嚴重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但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企業的全球聲譽將因此而蒙上陰影,調查中,約63%的受訪者對此深表擔憂;當中更有44.3%表示有關事件毀壞了一個產業或行業。然而,仍有43.8%受訪者寄望失敗事件或可敦促政府重新審視並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另外,有38.1%的受訪者認為事件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可督促企業回歸商業理想和道德。
重拾市場信心為主要任務
「毒牛奶」類似事件的頻發不僅深深傷害了全球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心,更嚴重打擊了他們對中國商業健康發展的信心。如何讓市場重拾信心是中國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企業自身的商業道德標準,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這一論點得到了83.2%受訪者的贊同。
中國進一步完善立法、加強執法是幫助企業回歸商業理性的關鍵。
在調查中,面對「為何中國企業近年來頻繁爆出食品安全和企業之間交惡」這一問題時,56.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和市場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助長了企業投機心理」。相應的,在被問及甚麼是「中國企業回歸商業道德的動力」時,有57.6%的受訪者表示嚴格的立法執法環境是其中的關鍵。可見,在多數人的眼中,完善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執法力度,是保證中國企業回歸商業道德的最重要手段。
對於違反道德準則的失敗絕不寬容。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看到多數的受訪者對於失敗均表現出較為成熟的看法。55.4%的受訪者表示「失敗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難免的一種試錯經歷,只要掌握得當,可以從中受益很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不少受訪者表示,如果企業的失敗原因純屬經營失誤,那麼這樣的失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因為違反道德準則而最終失敗,則是無可原諒的。
對中國市場充滿期待未變
目前中國企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曾發生於西方市場。因此,我們也應對只有30年發展歷史的中國市場和有關各方抱有樂觀和希望。具有正義感的學者、律師、媒體以及社會各界之所以一直在鞭撻著中國的問題,其實也是對這個市場充滿了期待。相信在這些第三方力量的督促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也會逐漸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期待著市場不斷進步!
此次調研於2011年7月進行,共有來自於各種行業和不同性質企業的1,501名經理人參與並提交完整回覆。其中,董事長/行政總裁/總裁及副職/企業主/企業合伙人佔8.4%,總經理/副總經理佔18.7%,部門經理/主管佔43.2%,項目經理/專業技術人員佔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