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基本因素良好,但「民怨」並未因經濟發展而或減。原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坦言,香港人整體知識水準提高了,民間的意識亦有所增強,故「做政府很艱難」。她認為,未來特區政府在施政問題上,應該多點走向民眾,多做點解說工作,盡力在社會上面形成共識:「每一個政策不會100%的人都支持你,一定有人利益受損,問題在於你怎麼把難處和市民分享,希望他們能移位思考,整體上支持你,大多數人支援你。」
有了直選後 議案未必輕易「過」
羅太日前在接受鳳凰衛視香港台訪問時坦言,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立法機關採取委任制度,「有些事很容易『過』……自從有了直選之後,民間的意識也都強了,香港人整體知識水準提高了,思考深度能力更好了,即使如今又(再次推行立法會)委任制,也不表示可以輕易『過』了」,加上目前特區政府諮詢架構裡的委任議員,大多注重從專業角度分析問題,沒有審視民意的機制,「有時單靠原則不夠,還要考慮到社會的壓力、人性的反應」,令特區政府施政不時陷於困局之中。
特區政府若要達致有效施政,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取信於民,在施政問題上多與民眾接觸,又建議當局採取措施,吸引更多政黨中人以至研究室人員加入政府的諮詢架構,一方面讓他們了解政策制定過程,亦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絡在政策未出之前收集民意。
被問到來屆特區政府應該高瞻遠矚、關注將來,還是只按照其任期做好本份時,羅太坦言,這是兩難局面,因為每個參選人都有各自意見。不過,無論誰當選特首,施政時都要有一個大方向,不能偏離社會共識太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